石油是一个国家能源的基石,对于一个现代化国家来说,“得石油者得天下”。老美早就知道石油的重要性,所以在早些年就在全球布局好了。而我国由于起步较晚,进入石油市场的时候,局面基本上已经被以老美为首的发达国家掌控了。
由于我们大多数的石油只能靠进口,这些自以为是的“老大哥”国家时常会对我国“卡脖子”,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
可如今,今时不同往日,中国不再积贫积弱,而是通过70多年的努力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石油领先国家,让美国直呼:这不可能!
我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中国的石油产业变得强盛,和普通的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呢?

“中国贫油”史
石油被誉为现代的“工业血液”,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石油作为支撑,推动现代化进程,走向富强。
可见,石油已成为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但地球上石油的分布是十分不均匀的,许多国家没有或缺少油田,只能依赖进口。
而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就掌握了发展工业的主动权,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石油资源储备和开发,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纵观中国近代史,石油开辟道路走的是十分艰难。
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石油产量非常稀缺,一度成为欧美等国家鄙夷的对象。他们嘲笑我们没有石油,无法发展工业,只能停留在贫穷落后的农业阶段。
我国如果想要摘掉“农业阶段”的帽子,步入工业发展,就必须有丰富的石油储备。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步入工业对石油的需求量会无比巨大,因此当时只能依赖进口。

进口石油的最好选择当然是中东国家,但那些国家又与美国是“好兄弟”,卖给我们多少几乎是由美国拍板。
美国不想看到中国发展工业的局面,经常在石油问题上对我们“卡脖子”。这种仰人鼻息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于是我国尝试着自己开发油田,这就有了玉门油田的出现。
当时的玉门油田给了国人一些信心,打破了国外叫嚣“中国无油田”的说法,但我们缺乏开采技术,设备又十分简陋,根本谈不上什么大规模的开采。

好在后来着重发展了石油开采技术,到了1959年时,玉门油田的产量突破了140万吨,占了全国石油产量的50%之多,全国人民为之欢呼。
有了第一个油田的美满收获,到了1960年,大庆油田横空出世,成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转折点。
当时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工人们纷纷响应号召,带上了自己的装备来到黑龙江,在零下十几度的荒原上硬是凭借着简陋的装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打了一场“硬仗”。

三年时间,大庆油田的产量就达到了648万吨!这种规模和速度,打破了世界对“中国贫油”的认知,以及对我们技术设备的藐视,震惊了世界。
后来我国油田的开发也是一路绿灯,胜利油田、天津大港油田陆续被开发了出来,中国石油产量迅速增长。据统计,在1965年时,我国几乎完全达到了石油的自给自足,进口率不足3%。
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就完成了从完全进口到自给自足的角色转换,令西方媒体哑口无言。

可是过度的开采令油田时间枯竭。21世纪的中国飞速发展,这些油田已经跟不上中国的发展速度了,它们犹如一位位疲惫的老兵,颤颤巍巍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却不知哪天会迎来终结。
与此同时,中国对石油的进口越来越依赖,短暂的自给自足过后,中国又回到了依赖进口的原点。
尽管如今的中国富强,不再是当初那个受人欺负的弱国。但在石油问题上,油价是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这很大程度地增加了中国石油供应的不稳定性。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中国与俄罗斯、沙特等国家签订了长期的石油贸易协定,还建立了覆盖44个国家的进口网络,以应对风云多变的世界政局。
中国石油经历了从无到有,到现在与多个国家建立合作,供需关系稳定,大力发展工业化经济,可以看出中国石油之不易。也正是因为做出的这些努力,中国摘掉了“贫油”这顶帽子,富强了起来。
“站起来”的中国石油
目前的中国石油还是大量依靠进口,近些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石油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建立了多边合作,在石油供需问题上不再被“卡脖子”。

石油供应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在石油的海运中,会经过马六甲海峡,这是连通欧亚的唯一海上道路,处于新加坡的管辖范围。
石油运输一般都会经过这条道路,可是该地驻扎了美国的军队,被美国所管控。在石油运输中,还是经常会出现“卡脖子”现象。
马六甲海运让中国认识到,资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最牢固,于是中国开始发掘一条多元化的石油战略道路。
在舟山、大连等地,我国建立了大型石油储备基地,总储量超过8500万吨,可以满足全国40多天的石油消耗,以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

同时,我国还加快了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根据测算,南海储备着非常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更不乏像可燃冰这种新型能源,能极大地满足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一旦开发出来,犹如聚宝盆似的南海会将中国又带进石油自给自足的阶段,不仅减少进口依赖,打破美国的垄断,还会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除此之外,中国还积极布局了新的石油运输管道,就是为了应对海上运输产生的危险和不必要麻烦。

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开发了瓜达尔港,并且推动了克拉运河的建设,绕过了美国对马六甲海峡的管控,直达中国。
中国还积极推动了与多个国家建立了石油供给协议,一些石油出产国虽然其油品质量不高,但中国还是会积极购买。
购买回来的石油经过高端提炼技术能够满足日常的消耗,这就拓宽了石油需求的合作面,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贸易伙伴。
如今的中国石油部署了多元化布局,各种战略应对令人目不暇接,无疑是给了美国一记重拳,用事实告诉他们:中国不是好拿捏的。

中国石油带给世界的冲击
随着中国石油多元化的布局,传闻已久的石油人民币终于落地了,带给美国不小的冲击,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美国控制石油产业有许多年了,大家交易石油基本上都是兑换成美元然后再购买石油,这就让美国人能够轻而易举地“中间商赚差价”。
而现在,先是沙特等国家与中国达成了协议,直接与中国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后来整个海合会都与中国签了约,就连现在与俄罗斯的交易都是使用人民了。

中国最主要的石油交易国就是海合会和俄罗斯,与这些国家交易直接使用人民币,也就是说中国以后不再需要储备非常多的美元外汇来购买石油了。
海合会国家与俄罗斯拿到人民币后自然也不会放置不管,也会大量向中国进口商品。这样的国际流通方式将美元排除在外,各个国家合作的灵活性更高。
美元得不到流通就会面临货币过剩的问题,而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此消彼长之下,美国面临的困境想必不用多说大家也能猜到了。

但是美国当了这么久的国际“老大哥”肯定不会放任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接下来就该他们出手干预了。
美国的常见手段就是发动战争或者经济制裁、技术封锁。对沙特他们可能会采取武装手段,让以色列冲锋陷阵。
不过沙特也没在怕的,早些年就采购了中国的武器装备,提前做好了应对部署。美国一看,沙特是有备而来,不好整啊,于是如意算盘又落到了中国头上。
现阶段美国对我们能产生的最大报复也就是芯片威胁了,好在我们的本土企业给力,自主研发的芯片能够解决90%的供给需求,剩下的10%我们可以慢慢啃,影响不了大局。

另外,美国有可能会破坏我国的海湾合作。例如印度洋航线、马六甲海峡就是非常不稳定的因素,更有甚者扬言要扣押中国的商船。
叫嚣归叫嚣,但美国等其他国家只敢使使绊子,如果真的扣押了中国的商船那无异于是与中国宣战。
现在的经济大形势十分严骏,各个国家都十分着急经济的发展,没有人蠢到想要去挑起战争,大概率都是口嗨罢了,掀不起什么风浪。
中国既然能够做出“石油人民币”落地这么大的战略,必然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做足了应对措施,我们应该相信国家的行动力和凝聚力,为接下来的发展态势充满信心。

结语
中国石油的布局可谓是非常充分了,但是也同时面临着一个问题。石油资源总归是有枯竭的那一天,如果那一天来临,中国又该怎么办?人类又该怎么办?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