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健出生于1911年,广西东兰县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覃健积极参加各种农民活动,并加入了家乡的农民赤卫军,投身保卫家乡的斗争当中。在此期间,覃健还接触到马列主义,并对马列主义产生浓厚的兴趣。

1929年,覃健跟随家乡的赤卫军参加了广西百色地区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此后他被编入红七军。1931年,覃健加入了我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同时,他也跟随红七军北上,到达中央苏区,担任了红三军团政治部警卫连排长、红三军团政治部警卫连连长等职务,率部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第三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覃健参加了长征,并于1935年秋天到达陕北。到达陕北后,覃健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直罗镇、东征以及西征等战役,巩固与建设了陕北根据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覃健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了军事教员。1938年,覃健跟随八路军115师参与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工作,1940年,冀鲁边支队与八路军第二纵队合编,覃健担任了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五团团长,此后他南下前往苏北一带,参加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

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了正在向江北转移的新四军,制造了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覃健被编入了新四军第三师,并担任了二十三团团长,此后他又担任了淮海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副旅长等职务。1945年,覃健率部南下,前往安徽、江苏一带,支援新四军第七师的作战,同时,他还率部参加了收复无为、襄安等地的战斗,歼灭了大量日伪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覃健继续留在华东一带,担任了华东野战军12纵队副司令,以及苏北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参谋长等职务,率部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

建国后,覃健留在上海工作,抗美援朝爆发后,他奉命进入朝鲜战场作战,参加了第二、第五次战役以及上甘岭战役,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贡献了一份力量。1953年,覃健从朝鲜战场回国,此后他留在华东军区工作,担任了第2副参谋长。1955年,华东军区改为南京军区,覃健担任了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也是这一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之一。
在南京军区工作期间,覃健狠抓军事训练工作,同时,他也经常深入军区的基层指导检查工作,促进了军区的发展壮大。1956年,谭建进入北京军事学院学习,期间,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军事理论知识。

因为对覃健来说,进入军事学院学习是他多年以来的夙愿,因此他进步非常快,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可惜的是,常年的工作熬垮了覃健的身体。完成学业之后,覃健已经身患重病,在授衔之后4年,也就是1959年,覃健因病去世,享年48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