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白糖也要被“卡脖子”?农科院专家:核心技术落后,99%依赖欧美
航空发动机、核能、航母都能突破,万万没想到,已经2025年了,竟连白糖原料的生产技术都还受制于人!
你可能想不到,随处可见的白糖,随时可能被欧美“卡脖子”。为此,今年2月23日公布的重要文件中甚至提出“推动糖料稳产提质”。要知道,以往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是强调三大主粮(水稻、玉米、小麦)的生产供给,今年白糖则取而代之。
突然转变的背后,是当前食糖每年存在近三分之一缺口,核心技术严重缺失的尴尬现实。

一、白糖原料的生产技术,尚未掌握
将白糖与“卡脖子”联系起来,不少人可能觉得是危言耸听,但情况真的不容乐观。数据显示:食糖进口量从2018年的278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567万吨,2021年之后虽有下降,但近五年进口量均值为490万吨,仍居历史高位水平。
据公开资料,我们是第一大食糖进口区,对外依存度高达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国内糖料产量却在减少,2018年至2023年糖料产量从11937万吨降到11376万吨,降幅4.6%。
为什么造成如此被动局面?
资料显示,糖料作物有两大类,分别是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是主要的糖料来源。问题在于,甘蔗种植成本高,效益较低,其产量保持不跌就已难得,很难进一步增加产量。

而想要增加甜菜产量,就面临种子问题。甜菜起源于地中海以及阿尔卑斯山区,优质甜菜的育种技术主要掌握欧美国家,国内的水平相对落后,95%的甜菜种子都需要进口。
如果具体到用于机械化精量播种的遗传单粒种,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99%。”有业内人士指出。
与美欧相比,我国甜菜种子产量普遍要低10%左右,且80%的发芽率也低于欧美95%的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丸粒化加工技术上的落后,所谓丸粒化技术,相当于外面的包衣,里面有生长调节剂,能使种子发芽率提高,减少虫害。
二、甜菜种子能否复制“小科技”神话?
攻关甜菜育种技术不仅是一个农业技术难题,更是一个涉及糖安全的战略问题。当前,烽烟四起,这一不起眼的技术若不能掌握,迟早会受制于人,因此必须要减少进口依赖,实现自主。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糖料领域,若能复制“小科技”逆袭神话,其经济利益同样不可小觑。数据显示,食糖消费量自2011年的1358万吨增至2024年度的1550万吨。而随着经济发展,未来,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上升当中。可观的市场增量,也值得我们投入资金人力。
三、不起眼的衣食住行处,急需“自主化运动”
“连白糖这样的基础物资都不能实现自主,看来真的要把目光从那些高大上的科技稍稍挪开,注意下一下生活上的衣食住行,看看有哪些方面还需要改善的。”
对白糖无法自主化一事,有网友如此评论道。许多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既感到不可思议,又觉得揪心。
但情况正在好转,注意到这一情况,增加研发经费、提高扶持力度等动作也在有条不紊的展开,“种业振兴行动”更是被写入工作报告中,相信很快就可能见到结果。与此同时,包括蔬菜、豆类、猪、牛、鸭等畜禽种质资源,也在进行规划,防止“一根针难倒英雄汉”的事件再次上演。

或许,在跟多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处,我们也需要进行一场“国产自主化运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