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香港《大公报》一篇《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的时评,直接“炮轰”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拟以228亿美元出售43个港口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交易,连发五问直击要害

1. 为何在中美博弈白热化时,将战略港口拱手相让?

2. 所谓“商业行为”背后,是否藏着政治算计?

3. 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企业家该如何取舍?

4. 巴拿马运河港口易主,是否会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新武器”?

5. 卖掉“一带一路”关键节点,谁来保障中国航运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是普通的商业交易!

美国特朗普政府刚放话要“收回巴拿马运河”,贝莱德CEO就亲自赴白宫汇报收购细节。一旦美国掌控这些港口,完全可能效仿加征关税的手段,对中国货轮征收“政治附加费”,甚至限制停靠。数据显示,中国21%的货轮需经巴拿马运河,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落入美国资本之手,“一带一路”战略或将遭遇“肠梗阻”。

对比之下,脊梁更显珍贵!

霍英东抗美援朝时冒死运送物资,任正非被断供芯片仍坚持自主研发,比亚迪、大疆等企业被美国制裁反成“光荣榜”。而李嘉诚一边保留内地60%利润的港口,一边抛售海外战略资产,网友痛批:“这是用国家的钱赚自己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本无国界,但企业家有祖国!

这场争议背后,是全球化退潮期的“站队”难题。当美国将港口、芯片等基础设施武器化时,中国企业家的选择已不仅关乎商业,更关乎国运。试想,若所有企业都如李嘉诚般“精明”,谁来守护中国的战略安全?谁来扛起“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大旗?

网友辣评:

“老美要TikTok卖,我们坚决不卖;老美要港口,李嘉诚却主动送上门!”

“没有国哪有家?商人可以逐利,但不能没有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国家需要,你支持企业家牺牲短期利益守护战略资产吗?评论区聊聊

美国“港口霸权”野心:除巴拿马运河外,美国还在全球布局港口控制权。例如,其通过“301条款”迫使韩国、日本港口优先服务美军,未来是否会将这套逻辑复制到中国货轮?

中国反制手段:面对港口被“卡脖子”,中国是否应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替代航线?如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陆权通道,能否降低对海运的依赖?

企业家责任边界:在全球化时代,企业家的商业决策是否应接受国家安全审查?如何平衡资本自由与国家利益?

这些问题,或许比李嘉诚的交易本身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