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离职8个月后再谈东方甄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宇辉离职8个月后再谈东方甄选)

你们好,我是歪歪

半年过去,董宇辉和东方甄选,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个带着“与辉同行”单飞,短短几个月狂赚1.41亿,迅速站稳脚跟;一个失去流量核心,直播间人气下降,股价起伏不定,甚至连俞敏洪都罕见感叹:“如果早知如此,或许不会开启直播。”

如今,董宇辉再次谈起老东家,语气克制,情绪平静,但字里行间依然耐人寻味。半年时间,真的足够让彼此彻底放下吗?

01| 分手的必然,留不住的董宇辉

董宇辉的离开,并不是突然的决定,而是一次“温和分手”。

早在2023年底的“小作文事件”,他就已经动了离开的念头。 那时,他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长文,直言对直播带货的厌倦,也透露了和东方甄选管理层的分歧。

后来,他选择回归,表面上看是风波平息,但更像是一次短暂的缓冲。

(“小作文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作文事件”)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一种“长期的不适”。

他直言:“再留已不合适。” 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东方甄选已经无法承载他的野心,而他也不愿再被框在一个有限的体系里。

于是,他迅速收购东方甄选旗下子公司“与辉同行”,彻底独立门户。

从东方甄选到“与辉同行”,这不仅是一次身份转换,更是一场影响直播电商行业格局的大分裂。

(董宇辉和俞敏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宇辉和俞敏洪)

02| 东方甄选的焦虑,失去董宇辉后举步维艰

失去董宇辉后,东方甄选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填补流量空缺?

俞敏洪的“多主播矩阵”策略,效果并不理想。 观众是有记忆的,他们喜欢的不是直播间,而是屏幕前的那个人。

东方甄选尝试培养新的头部主播,但始终未能再造一个董宇辉。

与此同时,公司开始全力押注自营产品,试图用品牌建设取代单个主播的影响力。东方甄选的自营产品销量占比提升至46%,希望通过山姆会员店式的模式,让品牌更有护城河。

但现实问题是:品牌的建立需要时间,而资本市场不等人。

没有董宇辉,东方甄选的问题不只是流量,还有内部管理的矛盾。

今年2月,东方甄选主播顿顿在直播中流露不满,表示自己想要参加综艺节目,但公司不允许,甚至有消息称,管理层的态度是:“不允许出现第二个董宇辉。”

这番话,让不少人看到东方甄选的焦虑——他们既想留住流量主播,又害怕再培养出一个无法掌控的“第二个董宇辉”。

可是,这种“防止主播做大”的管理方式,也让其他主播人心惶惶。毕竟,谁愿意拼命做数据,最后却被公司打压?

从数据来看,东方甄选目前仍在盈利,但失去董宇辉的影响力后,品牌力是否能真正站稳,还需要时间验证。

(东方甄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甄选)

03| 董宇辉的新挑战,供应链是最大短板

董宇辉的单飞,被外界看作“完胜”

但实际上,他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直播带货从来不是单纯的卖货,而是供应链的比拼。

2025年3月,“保水虾仁”事件,让“与辉同行”狠狠摔了一跤。

事件曝光后,董宇辉团队迅速做出反应,“退一赔三” 的操作被称为教科书级别的危机公关,但也暴露了一个问题——

脱离东方甄选后,“与辉同行”在品控和供应链管理上仍有不小的短板。

过去,董宇辉依赖东方甄选的供应链体系,如今独立后,他必须重新搭建自己的产品线、物流系统、质量检测流程。这些,远比“会不会讲段子”更决定他能走多远。

从东方甄选的焦虑,到董宇辉的挑战,

归根结底,直播电商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

它的尽头,不是网红,而是供应链。

(与辉同行公司针对虾仁事件发布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辉同行公司针对虾仁事件发布声明)

过去几年,李佳琦、薇娅、辛巴们撑起了直播神话,但最终拼的不是谁的话术更厉害,而是谁能掌控更优质的商品、更高效的供应链、更稳定的用户复购率。

董宇辉,走在一条前所未有的路上。他的目标,不只是打造一个“升级版董宇辉直播间”,而是希望让“与辉同行”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品牌。

东方甄选,也在尝试摆脱超级主播依赖,寻找更稳健的发展模式。可眼下,这个过渡期还充满挑战。

董宇辉再谈东方甄选,真的放下了吗?

这一次,董宇辉的语气平静,没有愤怒,也没有遗憾。

只是简单表示,自己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向,不再适合留在过去。

可商业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分道扬镳”。今天的竞争对手,往往是昨天的战友。

半年过去,董宇辉和东方甄选,谁过得更好?

这个答案,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揭晓。

董宇辉和俞敏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宇辉和俞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