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来自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的陈益晶入选。这意味着,寿山石雕领域已有四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获此殊荣,另外三位分别是林亨云、冯久和、陈礼忠。

今天

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陈益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7年

陈益晶出生于福州鼓山镇上洋村

读小学时

他经常到舅父林炳生家

看见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

经由舅父刻刀一雕一凿

就能形成美轮美奂的作品

这份像魔术般神奇的工作

对于充满求知欲的小孩子而言

充满了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舅父雕工十分了得,在当时已负盛名。舅父的父亲林友竹更是寿山石雕东门流派的杰出传人,擅长圆雕人物、花卉。

陈益晶的母亲见他对寿山石十分痴迷,随口说道:“要不你就拜舅父为师学雕寿山石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想法开始在陈益晶心中荡漾。

小学三年级,陈益晶正式拜舅父为师。征得母亲同意,他住在舅父家,白天上学,晚上学刻寿山石,学业、雕艺两不误。

在鼓山后屿深厚的寿山石雕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以及舅父的细心指导,年纪虽小、悟性却高于同龄人的陈益晶,先刻钮饰、动物,后专攻人物圆雕,并很快掌握了雕刻技法。

16岁时

陈益晶便前往福清高山工艺美术厂

担任指导工作

当时

他的徒弟普遍都比他大两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陈益晶结婚了。婚后,他拜岳父林发述为师,技艺日进。林发述的苞雕技法拙中寓巧,陈益晶继承了他苞雕技法的精髓,用独特的造型方式表现石皮,用细腻的刀法刻画内部结构,形成外在简练、内在细致的作品风格,其苞雕作品构思巧妙、韵味横生,刀笔线条生动丰富,令人沉醉。

经过向两位师傅学习

加上自己长期实践和钻研

陈益晶擅长巧用尖刀修光

因下刀深且快

被称作“快刀手”

陈益晶作品题材广泛,尤其擅长人物刻画,承古法而有新意,能巧用石材的自然形状、丰富纹理和多彩石色表现作品的主题,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在追求精美的同时,又注重作品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至今

福州晚报曾多次报道陈益晶相关内容

累计超过100篇

有的报道聚焦陈益晶的作品

有的报道聚焦陈益晶的创作特色

还有的则报道陈益晶的最新动态

内容非常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本报首次报道陈益晶,聚焦他创作的《弃冠寻母》。陈益晶是以一块银裹金的李红旗降来取巧造型的。取“巧”是寿山石雕的独特艺术;母与子的脸部、胸部、手部均取了“李红”的颜色,而且造型又那么准确,情感又那么生动,可称一件绝妙的佳作。

1997年报道了他创作的《梅妻鹤子》,认为这个作品从石质、巧色而论,堪称一绝。古今中外的雕塑都非常重视浮雕的创作,《梅妻鹤子》以浮雕造型,突出诗人“微神见貌,情发于目”的形象。

纵观陈益晶的作品

可看出他善于塑造人物的姿态和神情

在特定环境下的表情、动态

在人物衣褶处理上用大刀技法表现

而面部表情精细刻画

在彩云和衣褶方面采取线条流畅的刀法雕刻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陈益晶的作品《东山弈棋》中,可以看出他的上述艺术功底。这件作品取材于“围棋却敌”典故,谢安与慕容下棋,不远处飞骑奔至,报道前线大捷。谢安胸有成竹,神情自若,仪态大方。欣赏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间会让人进入一种历史的境界。

经过长期沉淀

陈益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

频频获大奖

部分获奖经历

2002年 《银河会》获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银奖;《三乾坤》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3年 《普天同庆》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4年 《双佛论经》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银奖;《三仙逍遥乐》获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艺杯”金奖;

2006年 《兰亭诗会》获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

2007年 《梦入仙境》获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金奖;《天机不可泄露》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金奖;

2008年 《三罗汉》在CCTV《寻宝•走进福州》中当选为“福州民间国宝”;

2012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陈益晶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中国木雕博物馆等众多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收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陈益晶大力培养新秀

让学徒学有所成

已培养出省工艺美术大师多人

为传承寿山石文化做出了贡献

最近十年来,陈益晶多次成为顶级大赛的评委。他作为评审参与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会、中国玉石雕刻艺术百花奖全国工艺品雕刻工(玉石雕)职业技能大赛福建赛区选拔赛等。在他看来,作为评委就要本着一颗公平公正的心。

如今,陈益晶从事寿山石雕四十余年,既得名家真传,又博采众长,但他并不沾沾自喜于如今取得的成就,他坚信“不学则退”,始终走在学习的路上。

陈益晶常说

舅父和岳父都曾教导过他

“做到老,学到老”

这句朴素又蕴含哲理的话

他始终记在心里

他鼓励年轻的寿山石雕行业从业者

要坚守初心,沉心创作

把这项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记者 陈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媒体编辑 徐强

监制 管慧 林亦敏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