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永葆好奇心,关注变化中的时代;我们要常怀敬畏心,守护好自己的话筒、自己的摄像机、自己的职业声望;我们要勇敢一点,大胆地走出校园去实践,去感知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新闻主播季)》“寻新计划”走进上海大学,总台主持人邹韵、冯硕亲临现场,与青年学子分享成长故事,共话新闻理想。活动吸引了来自上海各高校的青年学子及上海大学各学院的师生参与。

新闻主播说:
“新闻,是让社会变更好的事”
“为了新闻理想,我们成为同行,为了新闻理想,我们要在新的时代一起同行。”总台主持人冯硕结合亲身经历,鼓励同学们突破自我设限,拥抱无限可能,享受比赛与成长的过程,并在实践中触摸真实的社会脉动,用行动诠释职业的价值。

总台主持人邹韵分享了自己为新闻事业奋斗的成长历程和难忘经历,当讲述深夜撰写千字长信挽回重要采访的往事时,“用专业打破偏见,用真诚连接世界”的实践箴言和“新闻人必须时刻保持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职业信条引发全场强烈共鸣。她希望青年学子坚定信心,勇于追梦,把握“刚巧赶上”的时代机遇,在新闻场域乘风破浪。

“初体验”现场:
青年主播初露锋芒
“大赛初体验”环节以知识攻防战点燃全场,通过问答淘汰机制,开启横跨文化常识与校史认知的智慧交锋。


模拟采访环节,同学们在舞台上各展风采,沉浸式体验大赛氛围。灯光对准,镜头对焦,活动现场仿佛瞬间变成紧张刺激的比赛现场。新闻传播学院章思怡与俄罗斯留学生 Madina 用中英双语展开了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对话,从学术交流到文化共鸣无缝切换,5分钟内构建起跨越7000公里的沟通桥梁。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张晨皓携机器狗闪亮登场,当新闻传播学院蒋洁抛出“从技术突破到育人传承”的话题时,张晨皓一句“钱伟长老校长说过,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回答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总台主持人邹韵、新闻传播学院蒋安老师从主持艺术、职业素养、实践技巧等维度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让大家对新闻主持人、记者这份职业的特性和专业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Magic Word”与青春的共鸣
自由提问环节,当同学问及“印象深刻的采访幕后故事”时,邹韵回忆起《高端访谈》节目组前往印尼采访的经历。她以在印尼的真实经历为切入点,将一路遇到的热心印尼朋友的故事融入访谈,用真诚营造出亲切友好的氛围,推动访谈顺利进行。
冯硕讲述了他在地方台的工作经历,提到“新闻人要像树扎根一样向下沉淀,才能向上突破。地方台工作让我更有信心与人交流,过往经历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要尽情享受并尝试。”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扎根基层,在积累经验中不断成长、突破自我。




“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对于同学们关心的比赛流程,刘冰导演进行了现场解答,揭晓了赛事安排以及新闻主播季选手将面临的四大核心考验:“讲好中国故事”“新闻现场”“新闻实战”“全媒体融合”。
在和同学们交流时,刘冰导演表示,“这次大赛敞开大门,不限专业,热爱为凭,只要你善于洞察、勤于思考、乐于表达,都可以来试试,说不定能为新闻传播创造一种新的可能。”这场120分钟的活动,既有跨学科的碰撞,也有跨文化的交流,更有对新闻事业的不懈追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新闻主播季)》旨在发掘培养推出一批有活力、有潜质、有追求的新闻类主持人才。本次活动不仅展现了一线新闻人的职业风貌,更通过实战互动激发学生们对新闻行业的深层认知。


活动结束后,总台主持人邹韵漫步在上海大学校园。她走过名人大道、溯园,停留在上海大学新校史馆前。她与路过的师生亲切交流,并用镜头记录下这所红色学府里的青春风采。
“谁懂!五年前在电视屏幕前喜欢的偶像,今天站到了我的面前!”“今天真的是圆梦day!太激动了!”“优秀榜样的力量,就是带动一群人的进步。”曾经守着电视机的粉丝们,如今与偶像面对面、零距离交流,舍不得眨眼,更舍不得离开。他们纷纷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感受,连总台主持人冯硕也被同学们的热情所感染,发布动态说:“回到校园,就是充电,上海大学,电力很足。”



两位总台主持人分享的实战经验与行业洞见,让新闻理想在年轻学子心中愈发炽热,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那些镜头前的专业素养和镜头后的使命担当,都将成为我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养分。”青年学子与新闻前辈并肩而立,镜头定格的不只是笑脸,更是一代代新闻人接力的身影。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智能视听系系主任虞国芳也有感而发:“学生能与优秀主持人现场互动,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除基础课程外,上海大学还更新了课程设置,增设微视频、微短剧、新媒体报道与运营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寻新而来,向新出发”,让我们一起创造新的可能!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