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车市的内卷加剧,“价格战”、“一口价”的消息不绝于耳,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性价比狂欢”中,15万元“标配激光雷达”、20万元“对标百万豪车”的营销话术此起彼伏,而这背后却是车身钢材缩水、电池防护仅存于PPT的行业乱象。当部分车企将12个月造车周期、算法模拟碰撞视为“效率革命”时,一场关乎质量品质的慢性危机也在纯电车领域悄然蔓延。

而在这场以“低价”和“效率”为追求的狂欢中,东风本田S7的上市犹如一股清流,让大部分用户发现,一味地追求光速交付,换来的产品不一定长久,片面的“高产”在和“本田式品质执念”的对比下,耐用性和可靠性也不可同日而语。
长期主义VS短期生存,市场需要东风本田再树标杆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数量激增,设计缺陷类问题占比大幅上升,“品质”正成为新能源汽车中最欠缺,也是最可贵的标签。而提起东风本田,“大厂品质”正是其叱咤车市超20年的畅销秘诀。多年来,东风本田凭借着旗下多款车型的卓越性能和可靠品质,赢得了超850万用户的选择和青睐。

与此同时,多年来的品质坚守,也为东风本田赢得了殊荣:东风本田 思域 ( 参数 丨 图片 )荣获车质网联合 凯睿 赛驰咨询发布的,2023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合资紧凑型轿车质量表现第一名”,是所有东风本田人对于品质接力坚守的缩影。
东风本田S7,用品质重新定义“高端”
纵观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高端”二字正被反复提及,“冰箱彩电大沙发”、“智驾轻松很解压”是部分车型的高端支撑点。但在东风本田看来,好的电车应不止于“表面功夫”,像“品质是否可靠”、“电池是否安全”等更应该成为新时代的“高端电车灵魂拷问”。

作为以“品质为先”为导向开发而来的东风本田S7,该车选择用“看不见的标准”,重新定义“高端”。以车身用料为例,东风本田S7车身采用了占比高达25%的热成型钢,每平方厘米可承受15吨重压,配合核心区域使用的68%高强度钢材,带来了超4万牛米/度的抗扭曲性能。一身钢筋铁骨,也让其在上市之前,便荣获了“2024中国十佳车身”奖项。在电池防护方面,东风本田S7采用了国内吨位最大的1.2万吨一体式压铸工艺打造的铝制电池壳体,配合15层720度防护体系,成就防撞、防刮、防拖底的“绝对结界”。

为了交付客户前通过各种环境和路段、测试的千锤百炼,东风本田一直坚持“4年开发周期、两轮冬夏测试”,试图用时间沉淀品质。而最新上市的东风本田S7也不例外,其经历了150万公里全球路试的严苛考验,通过了5300余项整车测试的精心雕琢,经受了118次碰撞试验的锤炼。整体上看,东风本田S7不仅是一款舍得花时间打磨,舍得下成本考验,舍得用苛刻定义安全的品质标杆级产品,更是能为用户带来安心、放心用车生活的可靠伙伴。
数智化制造,为新时代的品质叙事奠定基础
在东风本田的词典里,“品质”绝非静态标准,而是动态进化的承诺。从新能源工厂的智能制造体系,到全球领先的品控技术,东风本田始终以“大厂品质”为根基,构建起从研发、生产到服务的全链路质量护城河。

以在2024年投产的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为例,该工厂配备了400多台机器人设备,260多台AGV智能物流小车,导入业内先进的全方位品质自动检测技术,提高工厂自动化率,增强产品品质保障能力。同时,新工厂布置了8个工厂通用系统及5个车间专有数字化系统,实现从物流运输到生产的全过程可追溯的数字化管理,与智能排产系统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精度。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为其赢得了中汽中心评选的“2024汽车制造超级工厂”称号,还让每一辆东风本田纯电车型都成为“可靠”的代名词,为其在电动化时代的品质叙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燃油王者到纯电先锋,“长期主义”是东风本田的不变坚守。而东风本田S7的诞生,不仅是技术实力的集中爆发,更为行业品质树立了新标杆。它用实力证明,真正的豪华不应流于表面,可靠的价值也从不因时代变迁褪色。在合资品牌转型的关键节点,东风本田以“大厂品质、大厂智造、大厂科技”的三重奏,为中国汽车工业树立了新标杆,也为用户提供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新选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