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和越秀、海珠一起,并称为广州“老三区”,这儿的城建确实给人一种“老破小”的感觉,远远比不上天河与琶洲的气派,但是只有这里才是广州本地美食家们最为眷恋的地方。正如一位老饕所言,藏在深巷里面的人间烟火味,远远比中央厨房预制出来的佳肴好一百倍,失去锅气的美食等于失去了灵魂,那还能叫美食吗?

我们所居住的如意坊,坐落于荔湾区的核心地带,与永庆坊仅一街之隔,漫步二十分钟,便可抵达声名显赫的上下九步行街。上下九不仅是个物美价廉的购物圣地,也是品尝地道广式早茶的最佳地点。茶楼里,人声鼎沸,热气腾腾,老广们或三五成群,或一家老少,围坐一桌,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悠闲时光。第一次来点早茶,我有些像孩童一样探索未知领域的兴奋。平日里,鸡爪、鱼皮便是我的心头好,于是毫不犹豫地点了酱皇豉椒蒸凤爪与顺德爽鱼皮。大女儿则对甜品情有独钟,一眼便锁定了金莎脆皮红米肠与牛奶蛋挞,央求我即刻下单。妻子则选了xo酱炒陈村粉作为主食,又点了一份红枣糕,那糕点据说有滋补美颜之效,深得女士们的喜爱。

广州的餐馆与内地其他地方大相径庭,每桌均需收取茶位费,费用根据餐馆档次与所选茶品而定,每人5元至20元不等。我此次选的是罗汉果茶,便按每人10元的标准支付了茶位费。这“茶位费”的习俗,足见广州人对茶的深厚情感,这情感源于广州湿热的气候。老广们视“排湿气”为日常必修课,而茅根竹蔗、夏桑菊茶与罗汉果茶便是最受欢迎的选择。我本非爱茶之人,但罗汉果茶的甘甜却深深打动了我,自那以后,每遇凉茶摊,我便会驻足购买,罗汉果茶已成了我的“续命水”。

不过浅酌两口茶的功夫,我们家的菜品便已悉数上桌。我自诩为粉食界的行家,曾在广西与海南生活,河粉、米粉、粿条几乎成了日常的风景。然而,当陈村粉以其独有的风姿映入眼帘时,我还是不由自主地被它那宽厚的身姿所吸引。它宽约三指,体态憨厚,与陕西的面皮遥相呼应,却又多了几分温婉软糯。裹上XO酱的陈村粉,鲜香扑鼻,一口便能驱散昨夜的疲惫,给予味蕾极大的满足。至于那鸡爪,自小便是我餐桌上的常客,但在此地,它竟也焕发出了别样的风采。广东的蒸凤爪,与别处的风味迥异,只需轻轻一嗦,那凤爪便乖巧地骨肉分离,滋味深邃,细细品味之下,还有一抹不易察觉的鲜甜在舌尖跳跃。故而,在广州这片美食的沃土上,那些网红泡椒鸡爪的小摊小贩,面对这里的蒸凤爪,往往只能望尘莫及,最终大多只能黯然收摊,卷起铺盖另寻他处了。

午后时光,我们悠然漫步于上下九步行街,享受着一场别开生面的“city walk”,权当是饭后的悠闲散步,助消化又添乐趣,而妻子则是眼观六路,准备“淘宝”。自天河区的时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下九这条老字号步行街,似乎渐渐失去了往昔的璀璨光芒。稀疏的人群,间或点缀着几扇紧闭的店铺门扉,仿佛在默默诉说着“消费降级”的无奈现实。也拜消费降级所赐,妻子在上下九只花了几十元就给两个女儿淘到了外观好看、质量尚可的童装,也让两小童欢呼雀跃不已。这一场意外的收获,也让我们的午后时光,更添了几分温馨与欢乐。

闲庭信步于街巷之间,时光悄然提速,不觉间,下午茶的悠扬旋律已悄然响起。我们一家子,循着甜蜜的气息,踏入了一间古色古香的糖水铺。我是一个喜欢在平凡的日子里体会不平凡的感觉,因此当我看到“姜撞奶”这个名字,就感觉这一定是能给我不一样体验的饮品。初尝姜撞奶,是牛奶的醇厚与丝滑先行一步,它们轻柔地掠过舌尖,如同春日里细腻的绸缎,温柔地包裹着每一颗味蕾,满载着浓郁的奶香,让人沉醉。随后,姜的辛香悄然登场,它不再是那般锋芒毕露,而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变得温婉而深邃,像是一股暖流,悄悄地渗透心田,不仅驱散了周身的寒意,更唤醒了沉睡的味觉,让它们在这份独特的滋味中翩翩起舞。姜与奶,在这小小的杯中演绎着一场天作之合,它们相互缠绕,彼此成就,交织出一种难以名状的和谐之美。这份甜品,既不过分甜腻,也不失其独有的香气,恰似生活中的小确幸,简单却足以让人心生欢喜。在品尝之间,不仅能感受到那份来自食材本身的质朴与纯粹,更仿佛能听见时间轻轻的脚步声,在这份细腻与丰富中,缓缓流淌。

夜幕降临,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沙面岛,历史上的沙面岛在鸦片战争后被英法占领,沦为列强租界,这段历史为沙面岛留下了包括哥特式、巴洛克式、券廊式在内的多种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一家餐厅门口的金灿灿的烧鹅散发出扑鼻的香气,再次勾起我们一家的“馋虫”,来广州,怎么能不吃烧鹅?一例烧鹅、两只脆皮乳鸽、一盘叉烧再加上现杀的清蒸多宝鱼,构成了我们丰盛的晚餐。

当烧鹅与酸梅酱相遇,便开启了一场味蕾上的绝妙邂逅。烧鹅那金黄酥脆的外皮,在轻轻一咬之下,首先带来的是满口的香脆与轻微的焦糖风味,如同初夏晨曦中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明媚。紧接着,鹅肉的鲜嫩与多汁缓缓展现,肉质细腻,每一口都是对食材本真之味的极致追求。酸梅酱酸甜适中,带着微微的果香与清新的酸味,巧妙地中和了烧鹅的油腻,为这道菜增添了一抹清新脱俗的风味。当烧鹅的香脆与酸梅酱的酸甜在口腔中交织融合,那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味道体验,让人眼前一亮,仿佛置身于岭南的烟雨朦胧之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咸香与酸甜之间的微妙平衡。真所谓“来广州不尝烧鹅,等于没来过广州!”而这份独特的味觉享受,正是广州美食文化的一个缩影。

这里就是荔湾,一个以美食寄托着老广州人美好回忆的老城区,在这里,美食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口腹之欲的存在,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过去的思念。都承载着广州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对传统的尊重与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

曹翰宇,安徽望江人,一位90后文学爱好者,目前在安庆市工作。他曾以《回家》一诗在第九届相思湖全区大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目前有作品刊登于“安徽诗歌”“同步悦读”“雷池诗社”“望江周刊”等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