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措施不断催买房,降首付降利率放开限购限贷,但购房者依旧很理性,销售又开始抱怨卖房比卖白菜还难。
尤其是进入2025年,风向再次迎来变化。国家不再只是“喊话”,而是直接下场“拆解”房地产的深层矛盾。
从各地举措来看,房地产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01.
史诗级的救市来了
以前政策的核心是刺激短期市场止血,但2025年开始,逻辑变了,住建部放话:今年必须止跌。
这一目标的实现,预示着新一轮系统性“组合拳”将加速落地:
1、库存压力,国家明确拿出4万亿收储,将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房,用于满足新市民的居住需求。
2、建房方面,已经开始叫停大拆大建,土地供应也开始转向存量优化;
3、房企风险方面,将审批超6万亿元贷款,覆盖1500万套住房项目,确保楼盘不烂尾、购房者不踩雷。
总之,一切举措都在助力市场信心恢复,稳定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02.
明确“造好房子”,倒逼行业洗牌
以前开发商建房,玩的是“高周转”,循环快,债务也越来越多。
2025年不再要求建多少房子,而且明确要建“好房子”。
比如更安全、绿色、舒适的房子。
方向明确了,北京上海已经开始率先跟进,将来开发商还像过去那样建房,达不到好房子标准,“存活”可能越来越难。
好房子措施落地,企业以后就要拿产品说话,而且市场变革加速洗牌,将来那些实力较强的房企,还能凭借自身优势稳居头部,但很多库存压力大,债台高筑的中小房企,未来要么变兼并重组,要么被洗牌出局。
以后,房企领域或将迎来一个“强者恒强”的舞台

03.
城市更新“大招”,价值分化加剧
以后的城市不再继续过去的增量扩张,城市更新将开启存量运营。
政策方面也在不断加码:
先是明确改造2000年前建造的老旧小区;
紧接着改造扩围,从35城扩大到300城;
再到两会报告强调推进城中村改造以及老小区改造;
如今,越来越多城市加速推进老小区改造落地:
比如广东投资超4000亿,实施更新项目3000个;浙江投1000亿改造4万户;
根据住建部数据显示,2000年前建成的老小区改造接近22万个,涉及3900万户居民,将影响超过一亿人口。
更新的内容除了外墙粉刷,楼道加固,还有整合商业、公共服务,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对于部分房企来说,这也是新的机遇,能够参与到旧改运营、长租公寓、提供社区服务等等,都将实现房企的良性发展。
而且城市更新还将重塑房价,核心区域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周边配套完善,房价抗跌能力更强,改造后不论房子出租还是出售,都将迎来更多收益。
但是对于远郊缺乏更新的区域,基本身配套劣势以及人口外流加剧等负面因素影响,价值或继续下行。
可以预见,未来的房子价值,更多还取决于地段优势和更新红利。

04.
大变革之下,普通人如何应对
2025年以后,行业已经开始转向“精耕细作”,需求群体也不再盲目追求数量,更加专注于品质。
这也预示着,房价普涨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面对这种变革,普通购房者切记三点:
1、核心城市优质房产的价格更具支撑力,未来保值增值潜力更大。
2、高库存区域、低品质住宅的未来需求群体会越来越少,选择一定要谨慎!
3、城市更新带来的价值重估,核心区域老旧小区住宅迎来新的市场机会。

总之
买房即赚,一去不复返!
未来只有拥有好房子,参与到“存量运营”,顺应“政策导向”,才能在房地产领域站稳脚跟。
另外,购房一定要衡量自身的需求和经济实力,还贷月供控制在收入的30%以内,既是给自己和家人一个安全区,也是为避免买房影响了生活品质。
最后再多说一句:只有好房子,未来才更具价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