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句话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觉得这不过是一个宏大的口号,听上去挺唬人,但未必真有那么夸张。
可最近,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突然大转向,让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个口号,而是现实正在发生的剧烈变局。

我们已经走到了全球权力格局重塑的关键时刻,而中国与美国的较量,已然不可避免。这场较量不只是短期的经济竞争,而是一场关乎未来全球秩序的长期博弈。
中国要打赢这场仗,我们必须清楚,这场经济战将经历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第一阶段:2016—2024,战略防御阶段
过去八年,中国基本是在挨打的状态。
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直接撕破脸,掀起了一轮接一轮的制裁和围堵。
贸易战、科技封锁、金融打压、外交遏制……美国不留情面地想方设法围堵中国,目的就是要打断中国的崛起之路。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攻击,我们一开始确实有些措手不及。
美国这一拳打过来,我们虽然被逼退几步,但绝对没趴下,反而越战越勇!
比如,在科技领域,美国对华为、中兴等企业的围剿可谓惨烈,尤其是芯片禁令,直接卡住了我们的脖子。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就像在国际市场上放了一只狼,想要撕碎中国科技企业,结果我们造了一堵墙,让它自己撞得头破血流。
再比如,在金融领域,美国不断加码对中国企业的监管,让许多中国公司在华尔街举步维艰。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挺住,不被美国打趴下。
好在,这个阶段虽然被动,但我们也在默默积蓄力量。
面对芯片封锁,我们加速国产替代;面对外资撤离,我们推进产业升级;面对美元霸权,我们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虽说整体来看,我们依然处于防守,但至少没有被美国一拳KO。
第二阶段:2025—2027,战略相持阶段
接下来的三年,将是中美对抗进入相持阶段的关键时期。
这时一阶段中国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动挨打,而是开始主动寻找机会回击。美国的招数已经见底,我们看清了它的套路,也找到了破解的方法。
首先,美国的贸易战没有让中国崩溃,反而让中国的供应链更强大了。
过去很多依赖美国技术的企业,现在开始自主创新,国产替代的步伐比预想的更快。
尤其是在新能源、电动车、半导体等领域,我们的优势正在显现。
其次,美国拉拢盟友围堵中国的计划并不顺利。
全球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是美国说断就能断的。
欧洲、日本、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太深,哪怕政治上跟着美国走,经济上也不会真和中国脱钩。
再者,美国的金融霸权虽然仍在,但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尤其是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让更多国家开始考虑去美元化。
美元霸权就像一个吸血鬼,靠吸世界的血续命,而我们手里的数字人民币,就是一根照妖镜,把它的真面目曝光。
到了这一阶段,美国想要再像2018年那样对中国进行全方位压制,已经不太现实。
我们这时候的反击,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精准反击,就像太极高手卸力,等美国自己用力过猛,露出破绽,我们顺势一推,让它自己摔个狗吃屎。
第三阶段:2028—2035,战略反攻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局势将彻底反转。
2028年之后,美国的整体实力会进入一个不可逆的衰退期,而中国将在多个领域全面超越美国,逐步掌握全球主导权。
先看美国自身的问题。内部债务危机、政治极化、种族矛盾、社会撕裂……这些问题在过去几年已经越来越严重,到了2030年前后,美国可能会陷入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大的困境。
甚至有人预测,2032年,美国可能会发生一场严重的经济动荡,直接削弱其全球影响力。
等到那时候,美国可能连印钞票都救不了自己的经济,美联储印钞机转得再快,也填不上这个黑洞。
再看中国的崛起。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积累,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我们的制造业、科技、金融、军事都会全面领先,美国即使想遏制,也无能为力。这个阶段,中国不只是一个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全球规则的制定者。
再看国际格局。美国过去主导的全球体系将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而中国,将成为这个新世界的核心力量。
回顾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确实在过去几十年里主导了全球规则,也维持了一定程度的世界稳定。
但现在,美国已经力不从心,世界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2035年,中国将全面接过全球治理的接力棒,打造一个由中国规则、中国标准、中国话语权主导的新世界秩序。
这并不是幻想,而是历史趋势。
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盲目冒进。未来的竞争还会很激烈,但只要我们沉着应对,步步为营,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