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胜是秋收起义队伍走出来的开国上将,他士兵出身,积累数十年战功后位居总总参谋长,成为林彪麾下的“四大金刚”之一,而在这四人中,毫无疑问,他的资格最老,职务最高。
尽管黄永胜打仗有功,但同样他身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晚年的黄永胜,就很后悔自己人生中的一些选择,他曾向儿子袒露自己地心声:“若是罗帅没有走那么早的话,我不见得会这样。”
黄永胜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1910年,黄永胜出生在湖北咸宁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内,他原名叫黄叙钱,16岁那年,为了混口饭吃,他参加了县里的民团士兵,自此走上了从军道路。
咸宁离武昌很近,受革命风气的影响,黄永胜也逐渐的开始向往真正的革命队伍,1927年,黄永胜踏出了自己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步,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并被编入了司令部警卫团。
有了解的朋友大概就知道,这个警卫团,其实完全是一支由我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力量。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黄永胜加入警卫团,就是他人生中关键的一步,参加秋收起义,也成为了黄永胜辉煌革命人生的起点。
后来到了井冈山,有一次一伙敌人来犯,担任班长的黄永胜来不及向连长请示,直接指挥战士反击,成功击退敌人,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表扬了他,还说,干革命不能只惦记钱,要为无产阶级而奋斗,就给他改名为“永胜”,希望他在革命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成为了井冈山,乃至中央苏区时,黄永胜的“标签”,而他的职务,当然也随着他的功劳逐步上升,到1935年,他俨然已经成为了红军队伍中的中级将领,红2师师长。
此时的黄永胜表现的很优秀,他自然也在军团长林彪的心里,留下了一个相当好的印象,两人的“情谊”从这个时候算起,一直到1971年,持续了三十多年的时间。
当然,也是在中央苏区,黄永胜结识了他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位老领导,他就是罗荣桓。
罗荣桓也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同志,毛主席对他非常信任和器重,林彪当军长,纵队司令员时,由于和别人搞不好关系,毛主席就派罗荣桓去搭档林彪。
罗荣桓为人老实,谦逊,能力强,话不多,但做起事来井井有条,而且他比较能够克制自己,所以,他与林彪的搭档,也是完全“凑合”,至少林彪都找不出什么不配合的理由。
这也是后来罗荣桓,林彪继续搭档在东北战场的主要原因,他们有过“先例”

黄永胜在红军中职务越升越高,同样,他的身上,也有一些问题,包括他在个人生活方面有些不检点,还有就是喜欢玩。
解放战争时期,黄永胜是四野的一名战将,罗荣桓是政委,主要管的就是干部生活,军队生活方面,黄永胜也是老部下了,据说在当时,黄永胜曾因为生活问题,就惹了罗荣桓发了一次大火。
对罗荣桓,实际上,黄永胜的真正感觉是又怕,又敬。
我党对于革命同志,向来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从来不是一刀切,也不是一棒子打死,罗荣桓对于黄永胜,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存在,罗荣桓的批评,当然尖锐,让黄永胜害怕,事后,也许黄永胜不改,但他内心是明白,罗荣桓是为自己好的。
但黄永胜无法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所以,他的心里多次犹豫和纠结,也正是他自己这个人滋长的野心与欲望,最终是毁了他自己。
1963年,罗荣桓因病去世,自此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的与林彪,以及四野的老部下交心。
特殊时期,黄永胜日益增长的个人欲望,使得他做出了很多错事,并最终成为了林彪麾下的“四大金刚”,干了一些很不合理的工作。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黄永胜与其他三人也都分别被抓了起来,他们被关押在北京顺义县卫戍区第三师师部,当时几人作为带罪之人,吃的不好,黄永胜就写信向毛主席汇报。
毛主席还真做了指示,说:“黄、吴、李、邱应该吃好,有资格吃好,也有钱吃好。”得知毛主席的回复后,黄永胜愧疚难当。
1981年,在历经十年的风雨后,党组织终于对这4人进行了审判,黄永胜被判处了18年有期徒刑,实际上,这18年,是从1971年算起的,这样一算,黄永胜实际的刑期,也就不到8年的时间。
这个时候黄永胜也不过是70多岁,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再加上党组织对他这样历史上有功的人还是比较宽待的,所以,黄永胜应该是可以美满度过自己的晚年。
只可惜黄永胜心里有些不服气,再加上他身上有病,不久,他就重病缠身,病倒了。
1983年,黄永胜自感时日不多,也许是他回顾起了自己的从前,也许是他想到了当年受到过的罗荣桓对他的批评,他的内心满是悔恨。

黄永胜说:“若是罗帅没有走那么早的话,我不见得会这样。”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内心的遗憾,党组织后来用了最好的药,最好的医生,但最终也是无力回天,1983年4月的一天,黄永胜走完了自己饱受争议的一生,享年73岁。
为提升可读性,此文历经加工与润色。剧情演绎,仅供娱乐,万勿信以为真,切莫对号入座。图文素材皆源自网络,若有冒犯侵权之嫌,请及时联络,我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谢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