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种东西不能吃!含剧毒,而且没有解药,就算加热到120℃也没用!

3月21日,广东的一个男子吃了之后中毒,即便送到了医院,医生们也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悲剧发生。

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毒性为何这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罪魁祸首-癞蛤蟆

男子吃下的食物名叫癞蛤蟆,也被成为蟾蜍,是出了名的五毒之一。

据了解,这名男子平日里就有着吃野味的习惯,总觉得那些在野外生长的动物,有着别样的美味。

男子离世的那天,他偶然间发现了一只癞蛤蟆,于是男子兴奋地将癞蛤蟆捉回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他先是把癞蛤蟆放在水龙头下,仔仔细细地冲洗表皮,然后拿刀小心翼翼地去掉癞蛤蟆的内脏。

随后又接了一大盆水,反复地清洗,直到癞蛤蟆摸起来不再黏黏的,这时男子便将癞蛤蟆切成肉块,并倒入锅中开始大火爆炒,出锅之后,男子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放进嘴里。

仅仅在品尝完半个小时后,男子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了,他开始头晕,还犯恶心,可他当时并未在意,只当是自己最近没休息好,便想着躺到床上休息一会儿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没过多久,他的腹部突然传来一阵剧痛,紧接着就开始呕吐,家人听到动静赶来,看到男子难受的样子,顿时慌了神,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男子的情况愈发糟糕,他脸色变得惨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呼吸明显变得困难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护人员迅速赶到,立刻为男子进行检查,这一查可把大家吓了一跳,男子的心跳毫无规律,混乱不堪,而且身体的各项指标都低得可怕。

救护人员不敢耽搁,急忙将男子抬上救护车,一路疾驰送往医院,可遗憾的是,当到达医院时,男子已经昏迷不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们争分夺秒地为其进行救治,然而,蟾蜍的毒素已经迅速蔓延至男子的全身,各个器官在毒素的侵蚀下相继衰竭。

尽管医生们竭尽全力,尝试了各种方法,却终究无力回天,男子还是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蟾蜍毒性有多可怕

说到这致命的癞蛤蟆,平常在路边、草丛里,我们时不时就能瞧见它们的身影,多是灰褐或土黄色,表皮粗糙得很,上面布满了疣状的突起,就跟长了一身疙瘩似的。

可别小瞧了这些疙瘩,里面藏着的,全是能致命的毒腺。

癞蛤蟆的毒素,可不只是藏在表皮,它的耳后腺、皮肤腺,还有内脏,都是毒素的“聚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分泌的乳白色浆液,含有30多种毒性成分,像蟾蜍毒素、洋地黄样物质等。

这些毒素,厉害到什么程度?仅仅0.1克,就能要了人的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麻烦的是,这毒素极其“顽强”,哪怕用120℃高温煮沸4小时,又或是泡进酒里,甚至把皮去掉,都没办法完全破坏它的毒性。

要是毒素不小心接触到眼睛,眼睛很快就会红肿,严重的还可能失明,儿童对这种毒素更是敏感,哪怕只是微量接触,都可能致命。

回到开头那位男子,他吃了癞蛤蟆后,短短30-60分钟,毒素就开始发作了,一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这些症状,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普通的食物中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上,这些毒素会直接攻击心脏,使得心脏跳动的节奏大乱,引发心律失常、心室颤动,要是情况严重,心脏没法正常供血,就会导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与此同时,毒素还会对神经系统下手,让人抽搐、昏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专门针对蟾蜍毒素的特效解毒药,医生们能做的,只有通过洗胃,尽可能地把胃里残留的毒素清除出去,再进行血液灌流,净化血液里的毒素,以此来缓解症状。

可即便采取了这些措施,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死亡率依旧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珠海疾控中心早就明确强调过,蟾蜍毒素不怕高温,也不怕酒精,就算你只吃它的腿肉,或者把皮去掉,照样有可能中毒。

照理说,这么危险的东西,大家躲都来不及,可偏偏就有人还想着吃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还有人吃?

其实,在一些隐蔽的角落,存在着一条黑色产业链,他们大肆炒作癞蛤蟆的价格,还到处宣扬癞蛤蟆有滋阴壮阳的效果,说吃了能大补身体。

但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所谓的营养价值,根本就是虚构出来的,有些人被这些谣言误导,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冒险去吃癞蛤蟆,却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向危险的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咱们传统观念里,有“以毒攻毒”的说法,可这在现实中,对癞蛤蟆来说并不适用。

虽说在古代医书记载里,明代《小儿痘疹方论》中有蟾蜍丸,传统中医认为蟾蜍经过合理炮制,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的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用药得经过专业、复杂的炮制工艺,用量也得严格控制,必须由专业人士操作才行。

举个例子,过去有位老中医,为了给患者治疗疑难杂症,打算使用蟾蜍入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光是准备药材,就花了好几天时间,从挑选蟾蜍,到按照特定的方法进行炮制,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因为他清楚,一旦哪个环节出了差错,不仅治不了病,还可能让患者中毒。

可民间很多人,缺乏专业知识和设备,就凭着自己的想法,随意使用癞蛤蟆,这无疑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没有专业的指导,很难保证使用癞蛤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稍有不慎,就会像开头那位男子一样,付出生命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底,咱们不能盲目相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言,更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奇,就去尝试吃那些可能有毒的东西。

癞蛤蟆既然不是常规食物,咱们就别轻易去挑战它的“毒性底线”。

多关注官方发布的健康知识,增强辨别谣言的能力,在追求健康和美味的同时,时刻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千万别让悲剧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