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而其中尤以家庭观念的演变最为微妙。“都绝户了,还赚钱干嘛?” 这样一句令人心惊的话,透露出多少生女儿的家庭父母的无奈与躺平的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有一位网友讲述了她的家庭,作为家中的女儿,她和姐姐被迫在初中毕业后去工厂打工,工资要上交给父亲,仅留少量的零花钱。几年后,工资直接打入父亲账户,而被当作家用的她们只分到微薄的部分。可怜的是,当父亲失业后,更是直接躺平要求女儿们负责养老。父亲对此的理由是:“都绝户了,我拼命赚钱干嘛?让你们带到婆家花吗?” 显然,在这位父亲的思维中,生女儿等于 “断了香火”。

这种思想并非个案,甚至有家庭在生了六个女儿后仍要冒险再生,只为了博得一个儿子。我们不得不惊呼:这样的行为太勇敢了!虽然没有见到亲眼见过如此拼的!但看到这种行为真令人震惊。

以往的传统观念强调儿子传承血脉,女儿终将出嫁随婆家姓。因此,没有生出儿子的家庭被称为 “绝户”,是给祖宗断了香火。现代人原本以为这种观念已有所改变,但许多家庭仍坚持非有儿子不可,他们认为只有儿子能传承 “香火”。

女性的社会地位已随之提升,她们同样可以赚钱养家,现代科学也说明女婴同样有血脉的传承。根据目前的生育率,很多家庭也似乎不再强求生出儿子,他们不再那么在乎所谓的 “香火传承”。

然而,现实中依然有很多人想要一个儿子。如果有女儿而无儿子,则被认为是 “绝户”,失去了奋斗动力。他们将生女儿视作是给别人家养的,而养儿子是 “香火” 传承的唯一途径。

从遗传角度看,只有女儿并非 “断后”。每个人都有来自父母的 22 对常规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男女平等。从基因上讲,孩子继承父母的基因比例是平等的。尽管关于性别的体现取决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但每个人都是父母双方基因的融合。

科学也证明了,尽管男性传给后代 Y 染色体,但这并不代表线粒体基因并未流传。实际上,线粒体基因是仅由母亲传给孩子,再由女性一代代相传下去的。据此来说,姥姥在基因上其实是跟孙辈最亲近的人。

不过,在传统观念中,“香火” 关注的焦点是姓氏和性别的传承。大姓人家的族谱讲究严谨,关系错综复杂,思想也是根深蒂固。一些有思想的家庭将 “香火” 不再拘泥于血统和姓氏,而是注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可在某些人的思想中,仍坚持着性别是 “香火” 传承的决定因素。

这类人常感慨,生于女无益,既然是为别人家养的,那么一切事业均会无疾而终,认为拼搏奋斗无意义。鉴于此,他们选择了放弃努力,选择了躺平。而对于那些有机会拥有儿子与孙子的家庭,他们则仍有动力继续工作。

当女性在社会参与的广度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时,我们希望这样的问题不再是一个问题。假以时日,对 “香火传承” 的讨论可以转化为对家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探讨,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家庭传承的宝贵一部分,而不是被性别定位的局限所束缚。

在结束这篇文章时,我们呼吁社会对女性的尊重不应仅仅停留在言语上,而应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在当今男女平等普遍被接受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推动观念的转变,不被老旧的思想所限制,让未来能够更加多元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