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简单了解一下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人工控制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其核心原理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类似,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目标。中国计划2035年建成示范电站,2050年实现商业化发电。一旦实现商业化,可控核聚变将为人类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有望彻底改变能源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我们梳理一下具有核心优势的12家企业,供大家参考:

1. 安泰科技

核心优势:全球可控核聚变核心部件供应商,全钨复合部件、钨铜偏滤器等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我国EAST装置及国际ITER项目。子公司安泰中科累计供货数万件涉钨关键零部件,技术覆盖中子屏蔽材料及包层第一壁板。

动态:2025年EAST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运行超千秒,推动订单增长。

2. 西部超导

技术壁垒:国内唯一ITER低温超导线材(NbTi、Nb3Sn)供应商,打破国外垄断并量产,超导材料用于磁约束装置磁场系统,市占率超80%。

业绩: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航空航天与核聚变双轮驱动。

3. 久盛电气

产品应用:特种电缆应用于ITER项目,耐高温、耐辐射性能突出,深度绑定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参与“中国环流三号”核心部件研发。

增长:2024年营收同比增25%,净利润增速超30%,受益订单放量。

4. 海陆重工

资质与经验: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资质,参与ITER压力容器制造,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9%。

5. 弘讯科技

技术合作:意大利子公司EEI为欧洲核聚变装置(如CERN)提供高动态电源解决方案,订单增速超100%。

6. 东方电气

全产业链覆盖:国内首家制造大型聚变磁体线圈,为HL-2M装置提供主机磁体线圈,同时覆盖二代加、三代核电(如“华龙一号”)技术开发。

示范项目:牵头国内首个聚变发电示范项目设备供应。

7. 中国核电

龙头地位:覆盖核电站设计、建设到运营全周期,技术成熟度高。

8. 上海电气

设备配套:国内磁约束核聚变主机系统配套最全,覆盖超导线圈、真空容器等,2023年交付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9. 中核科技

关键部件:核级阀门核心供应商,技术向聚变领域迁移,获ITER项目订单,核电阀门毛利率维持45%高位。

10. 兰石重装

高端制造:参与核聚变真空室构件研制。

业务拓展:覆盖压力容器、深海装备制造,技术向能源与海洋工程延伸。

11. 中国重工

综合能力:国内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龙头,具备超大型部件加工能力,为“洪荒70”装置提供核心支撑结构。

12. 中集集团

海洋平台:全球领先的海工装备制造商,液化天然气(LNG)船及深海钻井平台技术领先,受益海上能源开发需求增长。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