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响应2025年国际妇女节“为所有妇女和女童:权利、平等、赋能”的全球主题,联合国驻华系统发起了线上故事征集活动,希望通过丰富、多元且富有力量的叙述,让更多人听到妇女和女童们的心声,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赋权的行动中。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北京+30)鼓励了无数中国青年投身于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事业当中。2025年,联合国妇女署最新发布的《“6+1”北京+30行动议程》将青年人置于所有行动的核心位置,以加速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中国,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14至35岁的青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8.4%,约有4亿人。《中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赋能青年人,提升青年女性领导力,对于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更加平等和多元的未来至关重要。

今天的投稿人是任娜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到的越多,

我们越害怕失去

2015年对我来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那一年我22岁。12月,我在上海一条空旷的街道上接到电话。电话的另一头是罗德奖学金中国第一任秘书长。他告诉我,你成为了中国首届四位罗德学者之一。那时的我,从大二开始就参与性别平等的工作,和几位伙伴共同设立了帮助多元性别社群伙伴的青年组织。满怀促进性别平等梦想的我,很快飞往牛津,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学习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毕业的时候,我需要做出选择。是先进入所谓主流行业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未来再进入性别公益领域,还是直接从这个“小众”的领域开始做起。当时我身边很流行一个观点:先变得有钱有势,再回馈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影响力。然而,满怀性别平等梦想的我,需要定义影响力是什么,也需要选择自己在性别平等事业中的位置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优秀”,得到主流价值的认可。但是得到的越多,我们越害怕失去。其实我也一样。我们总被引导着走向更发达的地方“光宗耀祖”,而不是留在家乡“随遇而安”。

那时,我想起的人是我的姥姥。她是一个贫困家庭的二女儿,年轻时被关在家里,不被允许参加高中的升学考试。最终她在老师的帮助下逃出家门,无畏艰难和阻力奔向考场,考上师范,用教育改写了自己的命运。是她一直告诉我,飞吧,飞得更高更远吧。你想做什么,你就去做!

性别平等是宏大的,

但是对于个体而言,是非常具体的

我知道我希望推动的事业,是不存在于传统的工作选择中的,所以我们需要公益创业。为了推动私营部门了解性与性别、反家暴、反性骚扰等议题,我和合伙人跑了100多家企业,游说商业伙伴参与多元共融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性别平等是宏大的,但是对于个体而言,是非常具体的。对于许多人来说,工作时间在人生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女性和性别多元群体仍面临多重挑战,比如招聘中的性别歧视、职业晋升受限、职场性骚扰和性别暴力等。如果女性无法平等地参与工作,无法在包容和安全的职场环境中工作,性别平等是很难实现的。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找到一群勇敢的伙伴在职场中站出来,推动职场环境包容度与性别友善度提升。

另一方面,个人又往往具备改变环境的力量。在各行各业遇到的职场包容倡导者,最终与我们一同推动了私营部门更深入地参与性别平等实践。从职场多元共融培训和工作坊,到鼓励企业支持性别公益组织——企业伙伴们从推动自己的职场更加包容,到走向公司之外,去往性别组织做志愿者、为性别组织筹款,进一步为性别平等贡献力量。

参与“北京+30”,

我为更多性别公益组织募集资金

社会进步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的环境是多变的。但是,当我们与那些更缺乏认可、发展与发声的边缘社群站在一起时,我们看到的世界将是超越时空限制的新新宇宙

在去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北京+30” 亚太区域部长级会议和青年、社会组织会前会。我看到亚太地区在过去30年在性别平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未来我们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今天,在气候变化逐步威胁到人类生存的今天,性别平等视角变得格外重要。这样的视野,是从边缘向中心看的视角给我带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也被亚太其他地区的性别平等推动者所感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和我一样关注性别多元歧视与暴力的伙伴,在会场组成工作小组,共同争取议题在不同子区域以及在会场上的发言机会。伙伴们分头行动,寻找委员会成员进行游说的过程里,我看到了亚太青年为本地区争取性别平等进步的热忱。

未来,我计划开展两方面的性别平等工作。一方面,我感兴趣持续为中国的性别组织拓展资金,增进资方对于性别平等议题的了解和关注,为更多性别公益组织投资,创造长远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我计划推动性别组织的能力建设,尤其是在近期生成式AI(GenAI)的发展中,数字性别鸿沟非常值得关注。我希望可以推动性别组织基于自主学习和朋辈互助的AI赋能,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大步向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青年,都是中国的未来。无论你是潜在的投资者,还是投身公益领域的伙伴,无论你来自企业或是社会组织,我们都可以在各自的领域共同倡导性别平等。在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之际,希望我们能一起携手推动更加平等、包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