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Yukiko Noritake

后台收到一个咨询:

“一位朋友30岁出头,意外去世了。

房价下跌,朋友生前完全被房贷拖垮了身体,压力很大,一个着急就心脏骤停了。

现在这套房子,还有100多万的贷款。

老婆手上估计也没有钱,家里小孩子才四岁。

朋友们都想尽办法给予帮助,但这种事情大家都没经历过,家人更是不懂。

该怎么更好的帮到朋友家人?”

我给了一些建议。

又想了想,感觉可以隐掉信息,稍作分享:

(我们向来比较忌讳谈论死亡,但需要掌握一些常识)

首先,很多人有一笔隐藏的钱。

养老金个人账户、医保个人账户、公积金。

本人去世的话,可以把这些账户的余额取出来,找死者生前所在公司的HR协助办理就行了。

对30岁的人来说,这笔钱的数目也许不小。

举个例子:

我自己光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余额,就达到了20来万。

够我全家一年嚼用了。

容易忽视,也很重要的一点:

意外去世的场所是哪儿?

如果在单位、上班的路上、出差的途中,那完全可以申请工伤赔付。

赔付金额挂钩居民收入、社平工资。

拿到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是有可能性的。

。。。

当然,也不能说人人都有这笔钱;但绝大多数打工人,都会有这些钱。

家庭经济支柱去世,对家人冲击很大。

一般情形下不建议卖掉自住房。上面说的这些钱可以用来慢慢偿还房贷、补贴家属的生活费用。

这两年有一个新型“潜规则”:

银行们明显放宽了延期还房贷的口子。

申请的成功率高了很多。

当房贷人出现了重大变故:去世、失业、重病...等情形。

压力大,可以和银行商量延还房贷的。

先缓一口气。

也可以仔细检查下——

是否有商业保险可理赔,有的话会更好。

当然,朋友们如果愿意,可以共同筹措部分资金,也能帮到孤儿寡母一些。

希望一切顺利

A股正处于阶段性调整中,成交量低迷。

世界充满了巨大的参差:

最近挺多股民盈利缩水or回撤亏损,有点不淡定。

我这种收息佬,则开始修复今年以来的亏损,心里慢慢变得淡定

另外——

前阵子时不时就收到读者的苦水。

说:买的债基亏了好多,想哭。

最近心情终于好些了吧?

因为 债反弹了不少。

我大约在月中旬时,就稍稍心灵spa了一下:

买债的人也不用太慌,三月份应该会有些修复。

现在算是稍有应验了。

Lisa去年底买了一笔短债基金,管理闲钱。

很不幸——

从今年2月21号,就开始亏钱了。

一直到昨天,她才终于出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只短债修复回撤的能力挺一般的。

Lisa打算过阵子把它出了。

但要明白一点——

今年买了债基、银行理财的人,持有体验会比去年差挺多。

收益会弱化。

我用wind统计了下。

短债基金指数,今年只涨了0.09%,去年同期是0.9%; 中长债指数,今年到目前还是-0.33%,去年同期涨幅是1.16%。

波动也比去年高了不少。

这很正常,去年债类的猛烈大涨,其实是一种透支,一年吃了十年粮。

透支的就是今后的收益。

当然,大多情况下——

像短债基金、R1/R2银行理财出现浮亏了,也别太在意。

不用那么惧怕。

只要多拿一段时间,基本都会修复回撤,重新向上。

就是需要:

摆正心态、调低预期

这几天, 原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做了个演讲,引用了一组有趣的数据:

过去10年,我国货币基金、债券和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分别为: 2.2%、4.7%、3.5%。

也就是说 ——

过去十年,最大赢家是买债的人。

又稳,收益又好。

炒股的人普遍是输家,波动又大,收益又很弱,连债都跑不过。

体验特别差。

我之前说了,万物有周期。

那未来十年,这个情形会不会稍有改变,甚至是发生逆转呢?

ps.

补充两句。

在哪种场所发生意外,确实是...挺关键。

我在小红书上看到了一条网友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看觉得荒诞。

但细想,又觉得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