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把100万全给小儿子,瘫痪后却要我伺候
我是林梅,今年45岁,和丈夫王强结婚20年,有个18岁的女儿正在读大学。
我们一家三口在城里过着普通但温馨的日子,直到婆婆那通电话打破了平静。
"梅子啊,妈这100万拆迁款,决定全给老二买房了。"婆婆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轻描淡写的像在讨论今天的菜价。
我握手机的手一紧:"妈,那王强他..."
"强子有出息,不缺这点钱。"婆婆打断我,"老二不一样,他媳妇刚生了二胎,压力大。"
挂掉电话,我站在阳台上发呆。
窗外下着小雨,雨滴打在玻璃上的声音像极了我的心跳——杂乱无章。
丈夫王强是IT公司项目经理,收入确实不错,但他弟弟王浩整天游手好闲,结婚生子全靠家里接济。
这次老家拆迁,我们本想着至少能分个三四十万给女儿存着,没想到婆婆一分不给。
"算了,妈高兴就好。"晚上王强知道后,只是叹了口气。
他这个长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让着弟弟。
半年后,婆婆突然脑溢血住院。
我和王强连夜赶回县城医院,在重症监护室外见到了半年未见的小叔子一家。
"嫂子,妈这情况得有人长期照顾。"王浩搓着手,"我和丽丽都要上班,孩子又小..."
我看着他崭新的劳力士手表,想起婆婆给的那100万,心里一阵发冷。
婆婆脱离危险后,医生说她可能会半身不遂。
果然,婆婆醒来后右半边身子不能动,说话也含糊不清。
出院那天,王浩支支吾吾说家里太小住不下,最后婆婆只能被抬上我们的车。
"梅子...对不起..."路上,婆婆含混地说。
我假装没听见,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回到家,我把朝南的主卧收拾出来给婆婆住。
第一天晚上,我蹲在浴室给婆婆擦身子,她突然哭了:"妈...对不住你们..."
我手上的动作没停:"妈,别说这些了。"
但心里那个结却越系越紧。
白天我要上班,中午赶回家给婆婆做饭、擦身、按摩;晚上要起夜两三次扶她上厕所。
不到一个月,我瘦了八斤。
"你就是心太软。"闺蜜小芳来看我时气得直跺脚,"她当初把钱全给小儿子时怎么不想想你?现在倒好,你成免费保姆了!"
我苦笑着摇头。
是啊,冤不冤?可看着婆婆日渐消瘦的脸,我又狠不下心。
转折发生在三个月后。
那天我感冒发烧,浑身酸痛,但还是强撑着给婆婆做了午饭。
婆婆看我脸色不对,突然用能动的左手死死抓住我的手腕:"梅子...叫...叫王浩来!"
我没想到,婆婆当着匆匆赶来的王浩的面,颤抖着从枕头下摸出一张存折:"这里...30万...给梅子..."
原来这半年婆婆一直偷偷在取自己的养老金存着。
"妈!那钱不是都..."王浩脸色大变。
"闭嘴!"婆婆突然口齿清晰起来,"我还没死呢!"
那天晚上,婆婆拉着我的手说了很多。
说王浩从小被惯坏了,说她后悔当初的偏心,说这半年我照顾她,比她亲生女儿还亲...
"梅子,妈立了遗嘱...剩下的...都给你和强子..."婆婆断断续续地说。
我捂着脸哭了,这半年来的委屈似乎都随着眼泪流走了。
现在婆婆已经能靠着拐杖慢慢走路了。
上周末,王浩一家破天荒地来看她,还带了一堆补品。
婆婆偷偷跟我说:"现在...他们才想起我这个妈..."
我拍拍婆婆的手没说话。
人啊,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但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比如信任,比如真心。
林梅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像林梅这样以德报怨的人越来越少。
婆婆的偏心差点毁了这个家,是林梅的善良挽救了亲情。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对待家人,多些宽容,少些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如何平衡财产分配才能避免子女矛盾?
当老人需要照顾时,子女间如何公平分担赡养责任?
如果是您,会怎么做?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