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品牌化突围
——评程虹《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怎么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成为时代的重要命题。程虹教授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怎么干》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系统性的实践路径,揭示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作为现代农业“破局密钥”的核心价值。

该书深度契合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乡土特色品牌培育”与2025年“农业品牌精品计划”的政策导向,将区域公用品牌定位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搭建了“品牌溢价反哺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强化品牌价值”的良性循环模型,构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论体系,堪称新时代农业品牌化发展的行动指南。
全书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为逻辑主线,层层递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开篇直指区域农产品为什么要做品牌,继而系统阐述区域公用品牌的含义与特征,重点落在品牌到底怎么干,为县域政府、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了一套“拿来即用”的方法工具箱。
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产品是核心,品质是硬道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底线,在底线约束下,如何使产品拥有更好的品质?书中提出制定团体标准,让使用该品牌的产品在满足一般性的标准规范基础上再创新。根据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确定产品的分级标准,构建质量发展管理体系,让“三品一标”真正发挥作用,支撑区域公用品牌的系统建设与发展。
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原产地是基础,“场景体验”是关键。农产品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生态,如何体现这一产地优势?书中提议举办全国性盛会、年度盛会,吸引全国的地方政府、行业专家、上中下游经营主体、目标消费者齐聚一堂,设计全域IP形象视觉系统,打造“农旅文”一体化的体验场景,进行产地原生态直播,把自然禀赋进行具象化表达,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到专属于该品牌的价值。
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市场是导向,产品“品鉴”是爆点。村里的产品要卖出去,如何迅速打开消费市场?书中指出要讲好一个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品牌故事,在销售地举办品牌发布会和大师主题“品鉴宴”,让“知名餐厅”成为品牌推广的载体。借助专业机构和KOL,从科学实证的角度宣传品牌故事和产品。
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销售终端是触点,供应链是保障。如何在终端形成消费者“锁定效应”,实现品牌真正变现?书中给出了实践路径,建设全国性的交易中心,使其成为全国同类农产品的最核心交易市场。搭建自主可控的连锁终端平台,并吸引本地民众参与终端经营。同时,构建系统弹性的供应链平台,以及冷链化与智能化的供应链服务能力。
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如何发挥好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的协同作用,让各方各司其职?书中设计出政府有形之手购买服务、整合资源,市场无形之手激活价值网络,社会组织柔性之手维系信任契约的三元协同治理框架。
该书是对乡村振兴方法论的一次系统升级,程虹教授的这部著作实现了三大突破性贡献:一是理论层面突破传统农业经济学框架,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治理”理论体系,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上升到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二是在实践层面,提炼出“产业诊断-战略规划-产地打造-销地推广-持续运营”的可复制路径,为不同资源禀赋的县域提供了一般性解决方案。三是政策层面,为“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提供实施路线图,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没有一个品牌可以被完全复制,但所有成功的经验都可以被创造性借鉴。书中精选的八个典型案例,既是对“政府主导不越位、市场激活不缺位”原则的生动诠释,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品牌化实践。当五常大米的标准体系遇上西湖龙井的文化突围,当潜江龙虾的“一届接着一届干”碰上柳州螺蛳粉的爆品逻辑,一幅中国农业区域品牌化的全景图谱已然展开。
《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怎么干》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写给县域主官的品牌建设白皮书,为广大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引。它用严谨的理论框架破解了“区域品牌为何建”的战略困惑,用详实的案例解答了“区域品牌怎么建”的操作难题,用前瞻的洞察力预判了“区域品牌向何处去”的未来趋势。在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建设的历史征程中,这部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厚度的力作,必将激发各地争相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动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