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之后就一直对美国的情报机构非常不满意,他不光经常接到不同的情报部门截然相反的报告,还要不停地协调各个情报机构之间的关系,这令罗斯福非常的头疼。

1939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愈演愈烈,罗斯福愈发感到改革美国情报机构的重要性,于是他发布秘密指示,将全部情报工作、反情报工作和对敌破坏工作交给联邦调查局和陆、海军情报部。同时,他还授权联邦调查局在拉丁美洲针对轴心国间谍开展反情报和安全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罗斯福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依然未能改善情报混乱的问题,特别是1941年6月22日的苏德开战以及12月7日的日本偷袭珍珠港,都由于情报系统的混乱,并没能做出准确的预判。

忍无可忍的罗斯福于是决定对情报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情报机构——美国战略情报局应运而生,它也就是中央情报局的前身。

在二战后期,战略情报局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为最终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少功劳。

但是,当二战结束之后,新上台的杜鲁门就认为战略情报局已经没有用了,就解散了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随之而来的,又是情报系统的巨大混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杜鲁门决定以战略情报局作为班底成立一个全新的国家情报机构。

1947年9月18日,世界上公开的最大情报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正式诞生。

当时,正好处于美苏冷战的初期,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与苏联的克格勃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情报大战。

可是,相比于克格勃的严谨,中情局就显得非常杂乱无章,对于世界未来形势的判断经常是与实际大相径庭,根本没有在世界进程中起到什么关键作用。

比如朝鲜战争之初,中情局就判断中国不可能出兵朝鲜,让美军义无反顾地越过“三八线”,甚至将炮弹扔进了中国境内,而现实则狠狠地打了中情局的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朝鲜战争的教训,本以为中情局会变得严谨一点,可是他们还是对我行我素,这令美国经常在国际关系上吃不少暗亏。

比如中苏交恶初期,美国总统就想拉拢中国,但是中情局判断中苏关系会立刻缓和,让美国总统继续对华强硬。

但是结果呢?美国等了十多年都没有等到中苏关系缓和的那一天,直到1972年,美国才下定决心与中国搞好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中情局总是在重大战略上出现误判?

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文化差异,他们并不了解苏联文化和中国文化,其实中情局对英语国家情报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但是由于跟苏联、中国在文化上的巨大鸿沟,他们不得不在很多时候都靠猜,这种猜其实跟小学生做英语阅读理解没什么两样,根本不可能猜对。

在冷战后期,中情局花重金培养了一大批苏联问题专家,花了大力气对苏联文化进行研究,这才逐渐扳回了颓势。

可是,在上个世纪,美国对中国明显没有对苏联那么上心,这也导致了对待中国时,经常出现偏差。

比如,毛主席就曾经说过一句玩笑话,却被中情局当作重大情报,直接令美国总统误判了未来十几年的世界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并且跟他大谈生死观。

毛主席这样对蒙哥马利说道:“中国有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请自己去。……我随时准备灭亡。人死后最好火葬,把骨灰丢到海里去喂鱼。

毛主席与蒙哥马利的这番谈话被登到了当时的报纸上,而由于当时美国对中国的严密封锁,中情局根本没法派间谍进入中国大陆,他们能做的也只有在港澳台地区向一些来往的生意人打听消息,于是毛主席的这段话就很快被中情局当成了重大情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情局根据这段话判断,毛主席很有可能已经准备退休了,他的身体状况肯定不是很好,否则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于是,中情局花了很长时间研究毛主席的接班人会是谁,他们一开始判断会是刘少奇,但是刘少奇跟毛主席的年龄差距才五岁,他们马上就否定了这一想法,他们认为应该从更年轻的中央领导人中挑选。

最终,他们判断毛主席的继任者应该是邓小平,而且他应该很快就会上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这一判断被递交给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肯尼迪根据这一情报制定了一系列对华政策,甚至连毛主席去世后的对策都想好了。

然而,这些政策一个都没有实施成功,因为肯尼迪根本没有等到那一天。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身亡,而毛主席则一直在任上工作到了197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中情局还是判断对了一件事,那就是邓小平的继任,只不过比他们的判断晚了十几年。

根据美国的法律,当机密不再会对当前局势产生影响时,情报部门就要将档案解密,中情局这些在国际情报上所闹的笑话,也因此在进入21世纪之后逐渐公开,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