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要不要打一场硬仗?这是1949年初傅作义面临的最大抉择。

城外,百万解放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天津刚刚在29小时内被攻破,傅作义的25万大军还能撑多久?如果选择死守,北平还能保持完整吗?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可以回溯那一刻,看看这座古都的命运究竟是如何被决定的。

1948年底,国共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

辽沈战役尘埃落定,华北的局势已对国民党极为不利。

傅作义手握北平、天津等重要城池,理论上仍有一战之力,但实际上,他的处境比表面看起来更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补给线被切断,增援无望,手下士兵早已士气低落,能不能守得住北平,傅作义自己心里也没底。

天津战役打响后,解放军仅用不到30小时就彻底拿下这座号称“坚不可摧”的城市。

傅作义的北平守军听到消息,心态瞬间崩了。

天津是华北的门户,城防比北平还要坚固,结果不到两天就丢了。

北平的城墙再厚,能挡住解放军多久?更何况,傅作义的部队已被分割包围,外援断绝,粮食和弹药也在快速消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傅作义选择死守,北平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兵力对比,胜负已定

解放军在华北的总兵力达到了百万,而傅作义手中的部队只有25万,且大多是疲惫不堪的残兵。

更关键的是,解放军的战斗力在过去三年里已经通过无数次实战得到锤炼,而傅作义的部队则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锦州战役中,国民党10万守军在31小时内被全歼,天津战役更是不到30小时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平即便城墙再高,凭傅作义的兵力,也很难挡住解放军的攻势。

第二,战术优势,解放军更胜一筹

解放军在攻城战中已经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战法——围而不打,断其补给,再集中火力进行猛攻。

天津战役中,解放军就是利用这种战术,先包围全城,再用猛烈炮火轰开缺口,最终迅速攻占全城。

如果傅作义选择顽抗,北平很可能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解放军已经控制了北平周边的所有交通要道,傅作义的25万大军已被困死城中,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内部军心涣散,战斗力难以维持

天津一丢,傅作义手下的将领们心态崩了。

很多人已经在悄悄寻找退路,甚至主动和解放军接触,试图为自己争取一条生路。

士兵们更是人心惶惶,许多人偷偷换上便装,准备城破时混入百姓逃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即便想拼死一战,也很难找到愿意为他卖命的部队。

第四,北平的特殊地位,不允许变成废墟

北平不同于其他战场,它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

一旦战火蔓延,紫禁城、天坛、颐和园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很可能毁于战火。

傅作义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他深知,如果北平变成第二个长春或沈阳,他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政治考量,傅作义最终的选择

傅作义虽然是国民党将领,但他对时局有着清醒的判断。

他明白,国民党的大势已去,继续顽抗只是徒增伤亡。

更重要的是,他并非蒋介石嫡系,一直被南京方面猜忌。

与其在北平死守,最后落得个城破人亡的下场,不如趁机与解放军谈判,为自己和部下争取一个体面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1949年1月,傅作义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和平起义,接受解放军的改编。

北平没有经历战火,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相比长春的死守、天津的血战,北平的和平解放无疑是最好的结局。

有人说,傅作义是个聪明人,他在最合适的时机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也有人说,他是个现实主义者,看清了大势,顺势而为。

但无论如何,他的决定让北平免于战火,这一点,历史不会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