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2岁的陈老伯因颈部巨大神经鞘瘤困扰多年,肿瘤直径近8cm,像一颗“定时炸弹”般藏身在颈部的血管和神经“丛林”中。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演了一场精细的“排雷”手术,在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葛建伟的带领下,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历经5小时“抽丝剥茧”,终于成功拆除了这颗“炸弹”,让陈老伯重获新生。

陈老伯是个乐观开朗的老人,但近几个月来,他却因为颈部的肿块愁眉不展。起初只是觉得脖子有点不舒服,后来肿块越来越大,还出现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难题。家人带他辗转多家医院,最终在仁济医院确诊为巨大颈部神经鞘瘤。

影像学检查显示,这颗肿瘤直径近8cm,位于颈前区,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压迫着食管、气管、颈动脉和迷走神经。

“都说良性肿瘤不可怕,那要看长在哪里、长了多大。”葛建伟解释说:“颈部神经鞘瘤虽属良性肿瘤,但体积巨大时往往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使得手术切除变得极为困难,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面对复杂的病情,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迅速组织了多学科会诊。放射科、麻醉科等专家为陈老伯量身定制了详细的手术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团队决定采用颈前入路手术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暴露肿瘤,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颈前入路就像打开一扇‘窗户’,让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降低手术风险。”葛建伟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还特别提到,手术中需要像“拆弹专家”一样,小心翼翼地分离肿瘤与血管、神经,确保万无一失。

手术当天,麻醉科团队为陈老伯实施了全身麻醉,并全程监测神经电生理信号,确保手术安全。葛建伟和主治医师兰津默契配合,沿着颈前区逐层切开皮肤,像剥洋葱一样细致地分离组织。

术中,团队发现肿瘤包膜完整,但与周围结构紧密粘连。在显微镜下,外科专家好似“绣花匠”,一点一点地将肿瘤从血管和神经中剥离出来。经过5小时的精细操作,肿瘤被完整切除,术中出血极少,未输血,也未损伤重要神经和血管。

术后,陈老伯被转入神经外科监护室,由专业护理团队24小时守护。术后第一天,他的左上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肌力也逐渐恢复。一周后,陈老伯顺利出院,随访显示他的神经功能进一步改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原标题:《颈部巨大肿瘤藏身血管神经“丛林”,仁济专家“抽丝剥茧”巧手“排雷”》

栏目编辑:陆梓华 题图来源:新民晚报制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