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晨接的第一杯直饮水是否安全?超市冷柜的温度是否达标?街角杂货店的散装零食是否暗藏隐患?这些消费者日常难以察觉的“小事”正是公益诉讼检察官眼中的“头等大事”。嘉定区检察院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看似寻常的民生领域,发现并推动解决一些食品安全隐患的相关案例。

直饮水站的“日期猫腻”

2024年11月13日,嘉定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在一小区直饮水站检查时发现,该设备日常巡查卡每日巡查记录却已记载至2024年11月15日,存在虚假记录情况。此外,检察官在后续的检查中也发现部分直饮水站存在类似情况。

因此,嘉定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及时处理相关情况,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相关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依法对相关公司立案调查,并对辖区自动售水机开展全覆盖检查,督促相关问题立即整改。

散装食品的“身份之谜”

“散装果脯甜蜜蜜,生产日期谁知道?”嘉定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在某超市调查中发现,货架上敞口摆放的蜜枣、花生、面粉等散装食品未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信息。部分面粉及玉米面里甚至滋生了飞虫和蟑螂。相关问题不符合散装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嘉定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对不规范销售散装食品的行为进行查处,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相关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开展现场检查,督促整改相关问题,并发布典型案例,警示经营者合规经营散装食品,告知消费者购买散装食品的注意事项。

冷链食品的“温度红线”

-18℃还是-13℃?超市冰柜温度计上的细微差别,直接关系速冻食品的保存安全。检察官在某超市调查时发现,冰柜里的牛排、饺子、包子等贮存条件均为-18℃及以下冷冻保存,而冰柜温度却为-9℃至-15℃不等,未达到贮存要求。

冰柜里的小数点,是食品安全不可退让的底线。嘉定区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查处相关行为,保障食品安全。相关行政机关在收到检察建议后,已责令相关企业对违法行为进行整改,并建立长效机制,试点安装互联网温控设施技术,开展非现场监管,探索利用远程物联网技术,消除食品安全风险。

“消费者往往更关注价格、品牌这些‘大标签’,但真正影响健康安全的,恰恰是日常巡查、储存温度这些‘小细节’,更需要我们去关注。”承办检察官解释道。

公益诉讼不是冰冷的法律程序,是可以触摸的正义温度,是细水长流的制度守护。嘉定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将持续紧盯那些“沉默的隐患”,进一步筑牢消费者权益保护屏障,全力营造安全、放心的良好消费环境,共同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原标题:《直饮水站巡查日期有猫腻,散装食品信息标识缺失,冷链视频温度不达标……》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郭剑烽 通讯员 陈紫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