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晓丹 通讯员 周晓炜

近日,山东省住建厅、财政厅等三部门联合发文公布烟台招远市等3个区市入选山东省首批传统村落(传统民居)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试点,将获省级补助资金1000万元,实现年度工作“开门红”。

近年来,烟台市住建局坚持主动作为、抢抓机遇、政策引领、规划先行,鼓励和引导区市梳理筛选一批历史文化悠久、历史建筑风貌特色突出的村庄,申报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特色村庄。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2个,中国传统村落28个、省级传统村落65个,总数量居全省前列。

特色为先,打造胶东特色传统村落“金名片”。胶东农村传统建筑素有“鱼鳞灰瓦、青砖白墙”的建筑特点,市住建局联合烟台大学编制了《烟台市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指南》,围绕胶东合院、海草房、石头屋、胶东庄园、近代民居等5种类型胶东民居,从功能提升、活化利用、建筑安全、适宜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修缮保护措施和利用方案。

美丽为基,打造展示烟台胶东文化“新窗口”。市、县两级将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村居建设、传统民居保护利用试点等工作相结合,先后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用于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规划编制、传统建筑修缮保护和村庄绿化亮化,完善改厕、改暖、改路、改水、村庄污水处理等设施,补齐村庄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在传统民居修缮改造过程中,相关区市坚持“量身”规划、“专业”施工的原则,采取“绣花”“织补”等微更新、微改造的方式,进行了专业修缮和维护,使胶东传统建筑风貌重新焕发历史光彩。

发展为要,趟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新路子”。传统村落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财力上源源不断的“输血”根本无法保障。对此,相关区市积极引导传统村落探索村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平衡点,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例如,黄渤海新区潮水镇费东村,积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原型复建唐、宋、明、清时期文物建筑,建设女王山民俗文化博物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体验,带动村内农户致富增收。

传统村落作为展现胶东传统文化传承和建筑风貌的“活化石”,下步,市住建局将以试点建设为契机,以传承胶东历史文化、留住“乡情、乡愁”为核心,以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良性发展为目标,以更大担当、更实举措、更强作风趟出一条“烟台实践”的发展道路,让古村落再次焕发生机,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