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泠印社美术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等

编辑整理 :双一流高教

3月29日,西泠印社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发布讣闻:西泠印社社员、中国当代大写意水墨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浙江写意花鸟画的领军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教育家朱颖人先生于2025年3月29日上午在杭州逝世,享年9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1930年生于江苏常熟。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留校任教直至退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潘天寿基金会常务理事、吴茀之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西泠印社社员、西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朱颖人先生为吴茀之先生的入室弟子,同时得潘天寿、诸乐三先生亲授,以门生代行教学任务,改革开放后又协助陆抑非先生带研究生。在教学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大批人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退休以后,朱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笔墨,他常年坚持日课,锤炼笔墨,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朱颖人先生在不同阶段,出版有《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道承东南》、《记得先生》、《一条线》四本代表性著述。1990年出版的《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整理的是朱先生的中国画与历史,整理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先生们笔记的同时,也整理了他自己画路的来龙去脉。

2019年出版的《道承东南 —— 朱颖人中国画创作与思考》,是朱先生将近70年画路摸索作品的集大成,也是鉴藏朱先生画作的重要参考资料。2022年出版的《记得先生 —— 中国画的笔墨传习》,是朱先生站在近现代大写意绘画史笔墨一条线上,对自己大写意花鸟画路的重新梳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一生在守住传统底线的同时,并不遗余力的为浙江意笔花鸟画传薪,形成了雅正醇和,清新逸然的个人面目,晚年又大胆在笔、墨、点、线、气上进行探究,加之数十年得笔墨锤炼,以及阅历修养,一线穿空,仿若有声,以笔痕写势,用水墨传情,或藤萝交错,似石似蔓,或老干盘蜒,如枝如根,趣自天成,生生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 良种 1982年

朱颖人先生是江苏常熟人,自幼便得当地画家蔡卓群的启蒙指教,考入苏州美专学习。1952年,他在西子湖畔的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留校,从此一生施教,桃李满天下。

留校后的朱颖人被列为吴茀之先生入室弟子,并受潘天寿先生和诸乐山等教授亲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同时,朱颖人下苦工研习中国传统笔墨之精华以及美院名师的技法,笔耕不辍,从吴门画派到浙派绘画兼收并蓄,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艺术语言。潘天寿先生倡议的诗书画印全面研究全面发展,他认真践行,收获颇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 芙蓉花 1964年

朱颖人先生从当年的吴门画派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浙派绘画中炉火纯青的著名花鸟画家,人们公认他的作品气韵生动,既表现出生活之美,又开拓了传统绘画风貌。不过,朱颖人先生显然没有在自己业已取得的卓越成就上固步自封,也没有陶醉在社会的美誉里沾沾自喜,他没有忘记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家和画家肩负的神圣使命。

朱颖人先生一直以来总是按照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传统技法来进行创作的,由此推动了个人在绘画艺术上的综合发展,从吴门画派到浙派绘画,直到形成稳定而烙下标志性印记的个人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然而朱颖人先生却告诉我,他又在考虑新的改变了,希望与现在的自己进一步地拉开距离,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事实上,这种求变的理念根植于数十年前潘天寿先生对他的教导,现在,他已经具备了自我革新的各种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 工笔荷花 1962年

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朱颖人先生悄悄地拉开了他衰年变法的序幕,那些我们曾经眼熟的朱式写意花鸟已经被更加空灵的画面和概括的线条所取代,我们在仿佛是游龙一般的笔墨穿梭中感受画家对人生的觉悟。去年夏天,朱颖人先生在清凉之地莫干山避暑的日子里创作了上百幅新作,我有幸先睹为快,从宣纸上氤氲着的浓淡干湿、虚实疏密这些纯物质的造型元素逐渐临近了神奇的精神境界。

朱颖人先生似乎并不认同我关于他衰年变法的观点,强调这只是他从精神上探索中国传统笔墨发展的小小一步,他说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永无止境的探索道路上行进,未来肯定还会与现在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 诚斋诗意图 1991年

潘天寿先生认为,以墨线为主的表现方法,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风格特点。它是中国画工具特殊性能的体现,也跟中国书法艺术的用线有关,千变万化的笔情墨趣构成了东方绘画的独特风格。然笔墨之道,最终指向画面所呈现的画家的修养、气骨和境界,故而他说:“画须有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即臻妙谛。”

朱颖人老师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教授,初学西画,后专事中国画创作,师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先生。在中国美院中国画教学的谱系中,朱老师是承上启下的典型代表。他对笔墨的理解全面深入,作品功力深厚,意境清雅淡宕。

九十高龄的他仍精进不已,笔墨境界又幡然大变。“我希望我的笔墨特点柔而韧,还有力,画面精神是恬静清润,在每一张新画里能添加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视觉,以呈现自己的结构、用笔、用墨、用水和用色。笔墨是底子,当笔墨和个人的情趣性格一致时,一张画才得以完整成立,才是有精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 细竹清风 199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的艺术体现了独特的感受自然与生命的方式。他的花鸟不以某种主题和内容为专攻,而是把万物生命纳入笔下,作画的出发点是与自然生命无碍地会心交流。他的作品总让人感到满幅生气,充满新鲜活泼的意象与生机,这是他的心灵向自然生命世界敞开的结果。

他的许多作品不是从经典与前人的格式中得来,而是从自己观察、体会与感受自然中得来,在画面布局与花鸟仪态的塑造上,充满生活的感性与逸兴。从他许多作品的题款中,可见他作画的动机总是某种来自生活的感动,总有与自然花鸟生命会心交流的机缘。

在与自然贴近的空间中,他的情感因生命的灵动而激越,他的笔墨是与生命有着同一种呼吸的节律。在花卉、草木、禽鸟的仪态上,他看到了笔墨表达的各种可能性,因此,笔线的苍劲或流畅、墨色的浓郁或清淡、结构的密集或舒畅,都能见物会心,因物成法,落笔无碍,浑然天成。

在笔墨形式语言和自然花鸟生命之间,朱颖人先生建构起了一种通畅而有机的关连,这似乎是他的作品既有极强的形式感,又有多变的生动性的奥秘,也是他的艺术充满自然生命气息又上升为纯粹的笔墨表现的独特风格。这样一种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花鸟画意境,为当代中国画花鸟画增添了新的经验与财富。

(范迪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老师跟着吴茀之先生学得非常认真,他继承吴茀之先生的东西很多。学国画要继承一位大家是要非常努力的,又何况朱老师原来搞的不是国民要进入国画,他就非常艰苦、努力,而且他的画也画出了相当的水平。

特别是在他刚退休后的那几年,风格有了较明显的变化,朱老师把写生和吴茀之先生的技法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他画松鼠、花卉,已是一种新的意境了,是生活中所能感受到的气息,非常好,富有生活气息。他的技法、学养、意境是与众不同的。在技法上,朱老师也创造了适合自己意境的路子和笔墨语言。

(吴山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是我的老师,是恩师。朱老师比我们这些人跟老先生的时间还要长,他长期在学校工作,受传统的熏陶深厚,基本功扎实,兰、竹画得很好,很体现功力。朱老师受吴茀之先生的影响最大,是吴先生的入室弟子,当年学校专门派他拜师吴先生学习的。他得了吴先生的亲授,笔下灵动,对吴先生的笔法获益不浅。

朱老师笔下各种花鸟品种多、题材广、生活积累丰富。当年朱老师带教和学生一起下乡,对生活熟悉,积累了很多生活创作的资料,生活的功底和笔墨基本功都很扎实。

朱老师的画画面上很富情趣,动物、花卉都是情趣盎然、笔墨生动、生活气息浓郁。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画面处理上很有一股清气,是一种很突出的文人画的清气。多年以前,我跟着朱先生学习,受他的影响很大,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张立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对于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深有研究,表现题材非常广泛,笔墨造形非常好,可以画各种各样山、石环境,笔墨和对象的形态结合得非常贴切。同为中国画家,有人往往习惯仅有的几种样式,题材很窄,如郑板桥,几乎就是兰、竹,这己成为国画家的一种传统了。

朱颖人先生画的题材广泛,各种不同的花卉、树木,包括以前很少有画的花卉,他都表现得非常自如,处理得特别有那种美感、神韵。因为不同的花卉,包括他画的松鼠、鸟,在用笔上有不同要求,朱颖人的笔墨非常适合表现不同对象,同时不为对象的造型所拖累、束缚,还能够发挥出笔墨的独立神采、韵味,这点挺不容易做到。他笔墨非常丰富,从非常清灵、潇洒、清雅到浓重、枯涩都有,而且处处统一在轻松、潇洒、雅致的情趣当中。所以,很有意境、情趣。

(潘公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的画内敛而不事张扬,与他的做人有关,在他看来,“各练各的笔,各运各的墨,追求独自的生活感受,享受一点百花齐放的信息。”他在一个近乎封闭的自我中,“无声诗里颂千秋”,默默地在纸上练笔、运墨。正是这种默默的春秋,养成了他画面中难得的书卷气,“书卷气既是一种风格,又是一种绘画气质,绘画风格与气质,是和绘画者的个人品性有关,与修养深浅有关,与处世哲学有关,是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东西。” 这种气息连接着胎性、学养,又反映了功力、才能。“浓淡非妆点,纵横谢剪裁”是一种深具功力的外在表现,是他那人生难得的自然状态的流露。

(陈履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的画明显是吴昌硕的路子,也受到了潘天寿等人的影响,朱颖人先生虽是吴昌硕一路的,但画得更清新,有股清气。这一路画好坏关键看是否有清气,有清气的就好,没有的就不行。吴昌硕的画雄浑,但有些作品有微微的浊气,粗犷、大气是吴昌硕的特点,朱颖人在吴昌硕风格的基础上去了浊气。朱先生的花鸟、山水画都行,画得不错。


(陈传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的画在线、形结合上很温润,不急不躁,耐品,每一张画看下来,能让眼睛停留很长时间,慢慢品。他的没骨笔法和线的结合,对画面空间的感觉好、流畅,看朱先生的画有泉水履谷的感觉。

(田黎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艺术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艺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艺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艺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艺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艺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艺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艺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艺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艺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艺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颖人先生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