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高兴

1958年5月,上海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烧伤医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救治全身烧伤面积达89%、三度烧伤面积达23%的钢铁工人邱财康。此次救治不仅刷新了国际烧伤救治史“三度烧伤面积超20%无法存活”的医学定论,更标志着我国在烧伤休克防治、创面处理及感染控制等关键技术上实现系统性突破。“历经几代烧伤人的团结奋进与薪火相传,我国烧伤外科已经从‘白手起家’走到了‘领先世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烧伤救治理论、方法与技术。”罗高兴教授介绍道。

2024年12月,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成立,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罗高兴教授当选主任委员。为了进一步了解烧伤外科学分会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本刊特邀主任委员罗高兴教授进行分享。

以人为本,创面修复是烧伤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钢铁工人邱财康的成功抢救促成了中国烧伤外科学的起步。1962年,在黎鳌教授、汪良能教授等的倡议下,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烧伤专业学术组织“全军烧伤专业学组”(后称烧伤专业委员会)在重庆成立,该学组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全国烧伤专业主要交流平台,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1983年黎鳌教授、史济湘教授、汪良能教授、盛志勇院士等老一辈烧伤整形外科专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烧伤与整形学组。经过3年发展,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史济湘教授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1985年,《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获批创刊。在此期间,中国烧伤学科高速发展,不断有新技术和新方法涌现,我国危重烧伤救治能力也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2000年,《中华烧伤杂志》从《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分离出来,成为烧伤专业领域的专业期刊;为了适应烧伤学科的转型发展,在罗高兴教授当选总编辑后,经过多方努力,2022年,《中华烧伤杂志》更名为《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13年6月,由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主办、吴军教授与罗高兴教授任主编的Burns & Trauma创刊,至今连续6年蝉联国际烧伤领域影响力最大的杂志。

回顾烧伤外科学一路走来的历程,罗高兴教授总结道:“从1958年到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烧伤专业从起步到夯实基础的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是我国烧伤专业飞速发展和补齐短板的阶段;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烧伤患者数量逐步减少,创面修复的需求越来越大,以人为本,烧伤外科学的重心也由‘治得活’向‘治得好’转变。”

以“三大目标”为抓手,促进分会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

2月21日,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常委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上明确了拟上报总会的分会党小组名单,进一步加强了分会党组织建设。同时,经过深入讨论,会议确定了“循证、融合、质效”为本届委员会的学术主题,这也是烧伤外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总体工作目标。

作为第十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罗高兴教授阐述道:“第一,循证是指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明确循证证据,以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治疗烧伤患者,从而进一步提高烧伤救治质量。第二,近几十年来,烧伤外科学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与进展,很可能通过将其他医学学科及非医学领域的优势为我所用,如物理、化学、材料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融合创新促进烧伤外科学的跃升。第三,我国烧伤救活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救好患者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拟通过精准、规范化等措施提高效率,以最小代价高质量救好每一位烧伤患者。“

此外,在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分会已启动了新一届青年学组的成立工作。针对人才培养,罗高兴教授呼吁:“除青年学组外,烧伤外科学分会仅有2个专业学组,远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我们强烈呼吁未来能在老年/小儿烧伤、创面修复、瘢痕防治、烧伤重症、科研创新等方面纳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以进一步推动学科人才培养。”

聚焦创新技术,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发展,在罗高兴教授看来,这也为突破烧伤学科发瓶颈带来新的机遇。罗高兴教授指出:“目前关于我国烧伤救治的具体情况仍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成完整的全国完整烧伤病例资料数据库,有助于客观地反映我国烧伤救治力量与病例资料,并提供更高级别的临床循证证据,也为政策法规的制订、烧伤救治网络设计、有限医疗资源的高效使用等提供依据。”

与此同时,烧伤外科学仍面临着烧伤患者形貌、肢体功能、心理康复、预后生存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烧伤预防、急救和回归社会体系尚待完善,学科人才特别是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明显不足等问题。在罗高兴教授看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其他学科的先进理念、技术促进我国烧伤治疗规范化与标准化,做到烧伤患者的精准诊治,高质量回归社会,未来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结■

60多年来,我国烧伤医学取得了重大成就,展望未来,烧伤外科学分会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依然广阔。罗高兴教授寄望:“首先,依托‘中国方案’的创新成果,以学术期刊、学术交流、‘一带一路’医疗合作项目等多元路径,推动全球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烧伤救治技术标准化与同质化进程。其次,学科发展需突破既有临床范式,实现烧伤创面无瘢痕愈合与全组织结构性功能重建,这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满足患者根本需求的终极路径。最后,构建高层次青年人才梯队,为学科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效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