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青年智库·深圳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
01
今日语录
(2025年3月31日)
我们大多数人在贴标签、做比较、要求和评判的语言环境中长大,鲜少被鼓励去觉察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美〕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02
于海龙著《日本的“去历史化”——日韩历史问题研究》
知世书坊

于海龙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1月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2012年底至2023年底日本各届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历史问题的采取的不同政策,首先针对日韩历史问题进行了分类,依此对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在不同历史问题上对韩国采取的不同政策进行追溯,并围绕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讨论了日本政府在日韩之间不同类型的历史问题上采取具有差异性的政策的原因,并对日本政府谋求解决日韩历史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估,剖析其局限。日本政府在日韩历史问题上的外交政策是日本政府外交的重要缩影,这些措施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本书研究对分析日本在后安倍时代的外交政策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作者简介
于海龙,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外交与大国关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9—2020年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在《日本学刊》《现代国际关系》《太平洋学报》《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学习时报》等报纸及网媒发表评论文章数十篇,发表内参多篇,主持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青年项目1项(在研),主持2022年度中央党校校级课题1项(已结项),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
目 录
序言
导论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的界定与日韩历史问题类型划分
一、概念的界定
二、日韩历史问题的类型
三、小结
第二章 日本政府在日韩历史问题中的“对抗”政策
一、日本政府在日韩慰安妇问题上的“对抗”政策
二、日本政府在日韩强征劳工问题上的“对抗”政策
三、小结
第三章 日本政府在日韩历史问题中的“妥协”政策
一、日本政府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妥协”政策
二、日本政府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的“妥协”政策
三、小结
第四章 日本政府在 日韩历史问题中的“僵持”政策
一、日本政府对日韩岛屿问题的政策历程
二、日本政府在 日韩岛屿问题上政策的根源
三、日韩争议岛屿问题前景分析
四、小结
第五章 日本政府历史问题差异化政策原因分析
一、日本政府对日韩历史问题政策的基本特征
二、日本政府在日韩历史问题政策上的国内因素
三、日本政府在日韩历史问题政策上的国际因素
四、小结
第六章 日本“去历史化"政策成效分析
一、“金元外交”的实施及局限
二、国际司法解决的努力及局限
三、历史共同研究及局限
四、搁置争议及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序 言
黄大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历史学是国际关系学的重要来源之一,历史问题研究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历史问题的形成、发展、演化、和解、消逝均对国际无政府社会中的国家间关系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对处理国家间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广大亚太国家的侵略为地区和平与发展带来沉重灾难。二战后初期,日本民众曾经对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势力感到十分厌恶,对战争责任有过一定的反思。从整体上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日本政府在历史认知、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慰安妇、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强征劳工等历史问题上的政策既有其延续性、普遍性,也有其阶段性、特殊性。
自1970年前后起,随着日本重新崛起并发展为经济强国,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开始抬头,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进一步膨胀,日本政治日趋保守化、右倾化。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强调国家的权威和国家利益的绝对化,主张在领土问题和历史问题上采取强硬手段,宣扬以“皇国史观”和“靖国史观”为中心的历史修正主义,“通过民族历史中曾有过的‘辉煌’和传统文化价值中日本独有的特性,彰显日本民族的伟大和独特”等。回顾冷战后的历史可见,日本在经济上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的同时,在历史认识上也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也就是说,日本在历史认识上呈现出不断倒退的趋势,对曾经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历史的表述故意抽象化、模糊化,更是不愿以直接方式表达反省和道歉。日本主要通过舆论宣传、议题转换、“威胁”炒作、“楔子”战略、改善关系等方式淡化历史问题。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认知与政策出现严重的倒退趋势,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不稳定因素,引发日本与中、韩等曾被侵略国家的普遍担忧。如所谓“新教科书编纂会”活动,气焰嚣张。该编纂会是一个典型的右翼组织,其成员几乎包罗所有右翼学者。他们赞美战争、国粹主义,蔑视女性和歪曲历史事实。他们编纂的《新历史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引发轩然大波。近年来,日本政府在有关战争责任和历史问题、宪法和海外派兵问题等议题上的政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关系相互影响极为深远,有着上千年的友好交往史,但地缘上的临近也使得中国较早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对象。中国既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受害者,也是当前遏制日本修正主义历史观及其行动的重要力量。中日之间存在诸多历史问题尚未解决,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直接影响中日关系的走向。例如,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保守主义政治家在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上的错误认知与行动,曾经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致使中日关系逐渐僵化乃至倒退。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倒行逆施对地区和平与合作也带来重大挑战,至今仍是影响亚太国家间关系与区域合作的重要阻碍性因素,这也凸显深入、系统研究日本政府历史问题政策的重要性。
鉴于日本历史问题认知与行为对战后国际秩序有如此重要影响,加深日本历史问题研究便十分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对于日本历史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大量探索。在日本“历史修正主义”抬头背景下,为了抵制“历史修正主义”和“战后批判理论”,一些有良知的日本学者已出版多部能够正视历史、正视战后认识并充满正能量的著作。我国国内也有诸多研究日本历史问题的相关著作,分别从不同侧面对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的历史修正主义史观进行了坚决批判。相对来说,目前学术界对日本历史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多集中在日本某届政府的历史认识及其政策、某历史问题发酵的根源及其影响等方面,对日本政府历史问题政策的阶段性、差异性分析稍显不足,对新民族主义思潮的分析有待深化,将历史问题应用于国际关系理论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非常高兴地看到于海龙博士的专著《日本的“去历史化”——日韩历史问题研究》能够付梓,这是他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所成,也是他延续日本问题研究的学术结晶。此书以日韩历史问题为主要分析对象,对2012年以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背景下,日本政府在日韩历史问题上的政策进行了相对系统的对比分析,并初步探索了日本政府的行动根源与实践诉求。日本在日韩历史问题上的政策是日本政治右倾化在历史问题上的重要体现,对其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分析日本在其他历史问题上的政策,对思考如何应对日本的“去历史化”政策有重要借鉴意义,也有助于从侧面认识日本外交的行动逻辑。
于海龙博士在博士就读阶段主要研究日本外交与大国关系,其间还被国家公派到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有着较好的学术积淀,其研究兼顾理论视野与现实关切,对日本联盟外交、中日韩关系等领域有着比较敏锐的洞察力,对日本问题保持高度关注与写作热情。以此为基础,于海龙博士毕业后继续从事日本外交、中日关系、日本(准)联盟等领域研究并取得一定学术成果,体现了他在国际问题研究上的良好悟性。如今,这部《日本的“去历史化”——日韩历史问题研究》专著即将出版,这既是他学术成果的阶段性体现,也是对他继续进行学术研究的激励。本书难免存在一些局限,如对日本新民族主义政治思潮的论述较少、对影响日本政府政策差异化因素的分析有待深化,等等。但总体而言,瑕不掩瑜,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对于日本摆脱战后体制束缚的行为及其内在逻辑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启发性的观点,可以给学术界、政策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03
广而告之
(2025年3月31日)
大外交青年智库“3个月精读15本书”挑战报名通知
挑战时间:2025年4月1日-6月30日
挑战内容:精读15本20万字(或单词)及以上书籍(教材、工具书等除外),按计划完成阅读并提交千字原创读书心得。
押金规则:300元/人,成功者全额退还押金并共享图书奖励基金(押金池40%);未完成者淘汰且押金不退。
报名方式:
1、时间:2025年3月19日-31日23:59
2、联系:添加王盖盖(微信号:GDYT-2017),备注“阅读挑战-实名姓名-单位/院校-学历”,审核后支付押金并提交书单。
3、入群:加入挑战社群,熟悉打卡规则。
4、主办: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
04
东盟观察
驻泰国大使韩志强偕中国地震灾害救援专家拜会泰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阿努廷

2025年3月30日,驻泰国大使韩志强偕中国地震灾害救援专家拜会泰国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阿努廷。韩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对泰国遭受3.28地震影响表示慰问,对地震导致建筑物坍塌等灾害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表示痛心。韩大使强调,中方愿全力协助泰方开展救援行动,随时愿提供专业救援人员和机械设备及物资。中方专家与阿努廷副总理就有关具体救援工作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沟通交流。
05

《大国政治的悲剧》
作者:〔美国〕约翰·米尔斯海默
译者:王义桅、唐小松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06
盖观定论
07

大外交青年智库(简称“大外交智库”)(Glory Diplomacy Youth Think-tank,Glory Diplomacy或GDYT)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安全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社会/青年智库,总部在中国深圳,是深圳首家非官方外交安全智库、中国首家青年智库,创始人是王盖盖。GDYT一直坚持“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放心去实战”的发展理念,从2017年创始初期稳扎稳打,于2018年成立青年原创评论组(于2022年改组为《智本青析》编辑部)并创办《智本青析》电子刊至今;2019年在海南开设分支机构即海南大外交学会(GDYT HN),同年成立青年发展研究院,该中心在2019年创办“大外交青年发展与实践启航项目”研修班至今,在2021年创办“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讲座项目”至今;2020年成立应试就业研究院并创办《真题解析》付费专栏;同年7月,成立外交外事涉外安全决策咨询公司,集中研究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海外利益分析与保护、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区域国别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等事务;2021年成立外文编译评议组并创办《大译编参》电子刊至今(该编辑部于2022年创办《每日信报》微电子日刊),同年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该院于2022年创办《新国别简报》栏目);2022年成立世界外交数据中心、全球治理研究院(该院于2022年创办《鸿士论天下》栏目)、国家安全研究院、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并合并所有专访项目(青坊谈、最有影响力人物访谈、21世纪中国外交天团、学人专访等)整合为《与名人对话》栏目,组建“青年智库特种部队”全职高精尖部门(该部门于2023年创办《中华内参》内刊)和全球范围内的“大中华菁英圈”(该共同体于2024年创办《全球统战》内刊),开启“Smallibrary·小书屋”全球青年阅读挑战计划(该计划于2022年创办《智库书屋》栏目),运营新知太学(网络)书院(该书院于2022年创办《线上共读》栏目);2023年,成立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全球湾区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海外利益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院、海洋治理研究中心、基式外交研究中心,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香港大外交学会(GDYT HK)”,创办“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创办“湾山友(WSY)”户外爬山徒步读书研讨国际精英俱乐部;2024年,成立新型智库研究院、企业出海研究院(整合全球创业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海外利益研究中心等三大中心于一体)、“荔林读书会(LOC)”(整合“国关读书会”“华湾读书会”“湾山友读书会”“全球4%读书会”等四大读书会于一体)等。GDYT从2021年以来,多次举办全国(含全球)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思想交流、政策分析与企业出海等活动,如“国际问题研究型青年智库发展模式探索论坛”、“新型国际问题青年智库建设与发展论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最佳辩手论坛”、“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系列讲座”、“国际问题/区域国别学术研讨会(GDYT·ISAS)”系列活动、“《与名人对话》系列采访活动”、“《鸿士论天下》系列讲座活动”、“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高端论坛与菁英论坛”、“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系列活动、“GDYT与国际知名学者对话”、“湾山友俱乐部粤港澳国际精英户外实践交流”系列活动、“荔林读书会”国际前沿思想沙龙等等。自创办以来,GDYT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聚集全球各地有志青年为实现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和世界和平发展而奋斗,至2021年底,已发展成集专家顾问、研究员(含高级)、特约研究员(含高级)、助理研究员、编译评议员、时政评论员、实习生、志愿者等全方位国际人才体系(200人)的样本标杆青年智库,聚焦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青年的原创方案、发展计划和外交延伸等助力与服务,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指导下,为中国的外交与安全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为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内参、为企业国内外发展提供商业咨询、为国际问题智库建设提供调研路径、为非政府组织及个人提供咨询等服务,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中营、集散地”,是全球新型外交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