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创投圈朱啸虎的言论掀起轩然大波!

这位以“精准退出”闻名的投资人,直言:“我们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因为看不到商业化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朱啸虎的退出逻辑:风险规避与周期判断

2024年9月,随着金沙江创投完成对星海图机器人的股权退出,朱啸虎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版图正式收缩。

这位曾以"快进快出"风格著称的资本操盘手,给出了如下理由:

1、单台售价数十万元的成本远超场景付费意愿;

2、落地场景多为高校、科研机构等非市场化客户。

他表示:我问这几个CEO,你们商业化可能的客户在哪里?我感觉他们说的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客户,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

二、行业震荡:创始人与投资人的认知鸿沟

朱啸虎的撤退引发行业激烈讨论。

经纬创投张颖在朋友圈犀利点评:以后没人和朱总玩……挺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

而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赵同阳则回应:朱啸虎比较适合那种今年投入后年就见效的快餐式项目,AI和人形机器人都不是能让他快速赚钱的项目,人形机器人在五年之内几乎无处不在,是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以来最刺激的一次工业革命……

三、退与进的资本辩证法

金沙江创投的撤退轨迹颇具戏剧性,根据公开信息:

1. 松延动力:2024年3月投资约320万元,获得1.6%股权,2025年1月退出;

2. 星海图:2023年11月投资60万元,获得0.3%股权,2024年9月退出;

3. 非夕机器人:2024年B轮以1.2亿美元估值进入,具体金额未披露,退出回报约2.1倍;

4. 瑆爝机器人:投资金额未明确披露,退出回报约1.8倍。

由此可以看出,金沙江的策略是小额短平快。

但在金沙江创投退出后,星海图拿到了高瓴资本、蚂蚁集团等的后续轮融资;松延动力也拿到了华强资本、彬复资本等的投资,级别都在亿元以上。

当然,有了这些源源不断的接盘资金,前期投资者才能顺利退出。

正所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投资机构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投资判断,存在较大的分歧。

四、巴菲特的理念:不要投资需要持续输血的生意

从逻辑上来讲,人形机器人将来肯定会产生现象级的头部公司。

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必然也有大量投资非头部公司的资金成为炮灰。

当年有数百家电动汽车企业,现在还剩几家?

机器人本质上属于制造业,护城河就是技术,但这个护城河不宽也不深。

因为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很快,需要不断投入资金研发。

你不投入,就会被同行超越。

大量的研发投入(资本支出)使得自由现金流很小,不符合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理念。

只有当市场稳定了,剩下最后几家寡头,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有了足够高的行业进入门槛,才值得投资!

老巴投资苹果就是这个思路。

从0~1的风险很大,而从1~N就能比较清晰地看到前景,确定投资目标。

五、逃顶艺术:从ofo到机器人

朱啸虎的操作让人想起其经典战役——2017年以30倍回报退出ofo,随后共享单车行业陷入雪崩式崩溃。

这种"精准逃顶"能力背后,是财务思维与产业思维的激烈博弈。

有同行并不认同:他用消费互联网的时钟给硬科技赛道定时,可能错过真正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