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争霸”是近年来的热门政治话题,截至2025年,除了北极圈相关国家均参与其中之外,随着中俄关系的深入,中俄携手与美国争夺北极航线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根据《irishstar》网站报道,3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正式宣布,“美国需要采购破冰船来保卫北极”,据媒体猜测数量可能高达48艘,这也意味着北极冰原即将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借助俄乌和谈,美国和俄罗斯关系逐步回暖,但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美俄并没有妥协让步。对于倡导“美国利益至上”的特朗普来说,他绝不容忍美国已经被中俄甩在身后的局面,而在北极布局方面,现实确实如此。
特朗普之所以宣布大规模采购破冰船,就是因为美国现役破冰船只剩下几艘破烂不堪的老古董,而俄罗斯拥有46艘破冰船,其中9艘为核动力。作为后起之秀,中国的破冰船技术也在持续提升,其中“雪龙”系列能在1.5米冰层以5节速度连续航行。从目前北极争霸的趋势来看,俄罗斯建设最早,投入最大,建立的先期优势也最为明显,这让战略布局失衡的美国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按照美国海军研究院报告显示,俄罗斯在北极圈内建有19个军事基地,而美国仅在阿拉斯加部署3个观测站。

一旦美国在北极的实力差距与俄罗斯越来越大,未来在区域资源、航道的竞争博弈中将全面处于劣势。相关数据显示,北极预估蕴藏全球13%未开采石油、30%天然气及数万亿立方米稀土资源,仅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年产能就已达2000万吨。与此同时,近年来北极冰层消融速度远超预期,根据NASA数据显示,北极海冰面积每十年缩减13.4%,西北航道通航期从每年30天延长至90天,北方海路货运量2023年突破3600万吨,同比激增73%。可以说,北极航道的战略价值堪比当代马六甲海峡。一旦北极航线全面开通后,亚欧货运时间将缩短12-18天,每年节省燃油成本超300亿美元。

在特朗普的计划中,采购48艘破冰船将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首先,这批破冰船可以被打造为移动基地网络,通过携带雷达、无人机平台等模块化军事平台,在北极圈的咽喉要道构建“浮动堡垒”,对冲俄罗斯北极军事基地的陆基优势。其次,以破冰船开辟北极航道,美国海军核潜艇将隐蔽接近俄北方舰队母港摩尔曼斯克,进一步缩短对俄战略核力量的打击反应时间至15分钟。

此外,在北极关键节点部署破冰船编队,还能起到能源封锁的战略价值。在敏感时刻,美国完全可以拦截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极液化天然气船,迫使俄方绕道成本更高的东部航线。由于美国在破冰船研发建造方面实力不足,因此特朗普此次选择向芬兰进行采购。以芬兰阿克北极公司的最新破冰船为例,它不仅配备激光融冰技术,能耗降低40%,还能借助AI冰情预测系统提前72小时规划最优航线。

就在特朗普一门心思规划北极争霸的未来蓝图之际,中俄联手在北极冰上丝路的基建布局已经持续开花结果。以2024年投入使用的北极LNG运输船为例,它采用中俄联合研发的耐寒钢材,能在1.8米冰层自主航行。借助北斗+格洛纳斯双模导航,船舶还可实时共享冰情数据,效率提升300%。
与此同时,中国在北极布局中多为并进,除了投资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之外,还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建设“北极黄河站”,并与冰岛合作地热发电站解决极地供电。从长远来看,特朗普的破冰船采购计划标志着北极争夺从“科学考察”转向“大国综合国力对抗”。美国希望通过技术引进、规则重塑与军事前置的三重策略扭转当前劣势。然而,但中俄的体系化布局与生态化合作,注定将在这场“冰上战争”中长期处于优势,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