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呀,我是暖暖。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尤其是婆媳关系,更是千古难题,稍不留神就会变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也曾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差点和公婆闹翻,好在最后找到了平衡点。
如今,我们婆媳同住已15年,我反而离不开他们了!
01
别在意小事,才能活得快乐
搬进新家的第一天,我看着宽阔又整洁的后花园,满脑子都是未来在这里晒太阳和孩子打羽毛球的温馨画面。四五十平的空间,边上两块小菜地,其余地方用来晾晒衣服、被子等,多么完美!
同事过来做客时,还说有空可以在后花园烧烤。
可不到三个月,我的美梦彻底破碎。
公公不知从哪儿捡来一堆瓶瓶罐罐,种上大蒜、紫苏、茄子等,很快占据了半个花园。不仅如此,他还在后花园,种上了无花果、桃树等,简直就是一个小森林。
最让我崩溃的是,他们连晾衣架都不放过——腊肉、菜干和我的衬衫,在风中一起摇摆!
“爸,这些瓶瓶罐罐太重了,楼板都可能承受不住……”
“你懂什么?这都是好东西!”
去年过年大扫除,我实在看不过眼,就喊上老公一起清理了一些出去。公公看到后,站在我身后阴阳怪气:“你房间那么多东西,怎么不扔出来?”
本来充满干劲的我,瞬间泄气了!
算了,大过年的,与其为几个花盆开战,不如学会对无关紧要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反正,后花园我也只是在晾晒衣服的时候才会进去。
作家贝克特尔说:“当我们试着去改变别人,或者要求别人怎样做的时候,八成是在自讨苦吃。”
02
细数公婆的好,才能过得滋润
虽然,对公婆有很多习惯上的不认同,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真的很好。
不仅对孩子们事无巨细,对我也像亲女儿一样。每天上班前,公公总会算好时间做好早餐,看到我从房间出来,就喊:“米粉煮好了,快点吃,坨了就不好吃了!”
中午因为只有我和公公两个人在家。两个人在家不好做饭,所以,我们俩不是吃面就是米粉。
婆婆知道后,还念叨他:“你整天在家,中午也不做个饭给人吃。”
其实,我觉得虽然没饭吃,但是不管吃面还是米粉,他每次都给我加蛋还有肉片,挺丰富的,我每次都吃得很撑。
想起我一个同事,她夫妻俩带个孩子一起住。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后,顺路买菜带到公司,中午还得赶回家做饭,晚上还得做饭接孩子,真是忙得一刻都不得停。
而我,吃饱连个碗都不用洗。
他们还经常问我想吃什么?总是照着我的喜好给我做饭。想到这里,突然觉得他们的那些小缺点都不是事了!
听过一句话:“人性的根源深处,最渴望的是被欣赏。”
当我开始细数公婆的好,不仅我对他们的抱怨消失了,他们也做得越来越卖力,对我越来越好!
03
大方接受公婆托举,才是正解
当然,家务上依赖他们,那我们在物质上就得让他们依靠了。
家里的一应开支由我和老公负责。
同时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比如:生日、母亲节、父亲节什么的,不需要你给他们很多钱,送件衣服,或发个小红包,他们都很开心。
正如《皮囊》里写的:“真正能给你撑腰的,是足够的经济基础。”
当然,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慷慨解囊。我们买房时,首付不够,他们也将养老本都拿了出来帮衬。
也有人说我,啃老啃得如此理所当然。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有钱人的家庭里,父母给孩子规划好未来,为孩子买房买车,他们毕业后接手家族生意,就是懂事?
而我们普通人,不过是父母帮忙带带孩子,在困难时期,接受他们力所能及主动给予的经济上的补贴,就要被人说成是啃老呢?
网上有人有说:“99%的儿媳聪明反被聪明误,以来不和公婆来往就万事大吉,实际对公婆有所图,才是正解。”
但是,在我家,我觉得,大方接受公婆的托举才是正解!
正如《人民日报》说:“一个好的家庭的意义,不在于多殷实、富贵,而是每一辈都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
04
听过一句话:“所谓好关系,从来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懂得把矛盾熬成更深的理解。”
如今后花园依旧杂乱,但每到无花果成熟时,公婆总会把最饱满的那颗留给我。这或许就是家的意义——在差异的土壤里,培育出共生的温柔。
婆媳相处之道,贵在掌握这三个要诀:1.小事装傻,大事清醒。2.感恩要大声,抱怨要小声。3.情分要你来我往,最忌单方付出。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好的婆媳关系,不是天生的缘分,而是后天修炼的智慧。两代人的磨合,不是东风压倒西风的较量,而是春风化雨的修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