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人陂事,黄陂原创第一公众号,用心观察黄陂,用情推介黄陂

今年开始,黄陂的共享电单车退出市场,改为共享自行车,有关单位的回复说是武汉市的要求,因为电瓶车涉及到安全的问题(武汉市区三环内,曾经短暂尝试过共享电瓶车,如今全部都是共享自行车

  • 在某些关员看来,即使共享电瓶车速度已经控制到了25公里以下,他们仍然觉得有风险,不想办法疏导,而是一禁了之(管理上,最简单的就是禁止,这不许搞,那不能做,是最容易的事情)

  • 郊区的教育、医疗、马路、民生配套,不要求和市区看齐(这要武汉市花钱),共享出行却要求看齐(因为不要武汉市花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陂

小编个人感受

小编,长途开车,短途骑自己的小毛驴,前几天才尝试了一下黄陂的共享自行车

第一辆,龙头很“轴(发四声)”,和家用自行车相比,完全没有操控可言,骑行很累,3公里骑了我15分钟(价格还不便宜,2.5元,一去一回,不见了5块钱,相当于一碗热干面)

第二辆,龙头要稍微灵活些,但骑行速度真的慢,碰到上坡路段,死劲踩,车子行进还是如同蜗牛

天气热的时候,骑共享电单车会出一身臭汗,本来骑车的目的是节约时间和体力,结果时间没节约多少,相反体力付出却更多

有共享电瓶车的时候,虽然操控性能也很差,但起码能节约体力,夏天还算凉爽

网友的留言

黄陂区现在有很多事不进则退,特别是公交车,去汉口站的292取消了,去新人民医院极不方便,共享单车原先是电动车,现在是自行车,这自行车只有青年人用,年纪大的人就用不了,本人先前骑电动车一年下来要两百多块钱,改为自行车一次也没用,因为我骑不稳,不敢用,于是乎就去买了个二手电动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陂

共享自行车,为什么操控性能很差呢

共享自行车不好骑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1. 车架材质:大多数共享自行车采用铝合金车架,而铝的减震能力较差,这使得骑行时会感到颠簸和不舒适。

  2. 设计和维护:共享自行车的设计通常更为简陋,且维护不善,导致骑行时会出现嘎吱作响、车身破损等问题。

  3. 路面适应性:共享自行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表现不佳,特别是遇到井盖和减速带时,会让骑手感到震动很强。

  4. 成本和运营问题:共享自行车的运营成本较高,收入渠道单一,这可能导致企业减少维护和升级,进一步影响骑行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陂

武汉市郊区,需要共享电单车

  • 市区,公交发达,路面平整,很多人骑共享自行车距离不会很长,相对也节省体力一些

  • 郊区,公交覆盖范围有限,居民骑共享自行车的距离相对较远,加上黄陂城市多为丘陵,上坡的马路不少,相对更加费力

郊区,其实更适合共享电瓶车,原因如下:

  • 交通便利:郊区的道路相对较少拥堵,共享电瓶车可以更轻松地在这些区域行驶,提供便捷的短距离出行服务。

  • 环境适应:郊区的环境通常较为宁静,共享电瓶车的低噪音和环保特性更适合这种环境,减少了对环境的干扰。

  • 成本效益:共享电瓶车通常比共享自行车更适合中等距离的出行,且费用相对较低,这在郊区尤其受欢迎,因为人们可能需要在较大的区域内移动。

  • 停车便利:郊区的停车条件通常比市中心更为宽松,共享电瓶车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停车位,这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 生活方式:郊区的生活节奏较慢,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舒适、方便的出行方式,而共享电瓶车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友情提醒:本公众号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各位留下观点和看法,欢迎各位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和在看

此位置广告合作

请添加小编微信号:HPMJguancha

陂人陂事

从老百姓的视角观察黄陂

影响130万黄陂人的优质公众号

内容以原创为主

主编:黄陂散人

黄陂区现在有很多事不进则退,特别是公交车,去汉口站的292取消了,去新人民医院极不方便,共享单车原先是电动车,现在是自行车,这自行车只有青年人用,年纪大的人就用不了,本人先前骑电动车一年下来要两百多块钱,改为自行车一次也没用,因为我骑不稳,不敢用,于是乎就去买了个二手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