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18日,长沙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帅,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文春桃率队走访调研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并与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联合召开座谈会。
“工程机械行业民营企业如何缩短申请执行周期?”“如何杜绝市场恶性竞争?”
3月18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帅率队来到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精准“号脉”量身“开方”。
在湖南各级法院,上门为民企“司法体检”已是常态。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法治化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说,犹如阳光雨露,是滋养其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湖南法院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全链条”司法服务,让民营企业敢闯敢干、让市场投资活力奔涌。
算好“解纷账”
让民企发展更有底气
优化营商环境不只在于公平公正地作出裁判,更在于能迅速兑现合法权益,有效修复交易关系,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湖南法院始终秉承“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找准护企切入点,从情、理、法的角度为民营企业算好法律账、经济账、名誉账,力争促成企业纠纷实质化解。
今年1月,长沙中院成功化解一起标的高达1.8亿元的涉企合同纠纷。一份调解协议,化解了两方矛盾,实现了三方共赢。
2022年12月13日,原告甲公司与被告乙公司签订了《产品购销合同》采购电池及配套服务,再供货给第三人丙公司用于电站发电项目。然而,丙公司电站在建设期间,电池仓突发火灾。事故发生后,甲、乙两公司就电池质量问题产生分歧。双方争执不下,甲公司遂向长沙中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彭杨深感责任重大:“乙公司是电池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丙公司恢复生产迫在眉睫。案件处理不当,将影响3家公司后续业务发展。”为此,法院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经过研判,认为双方当事人存在和解可能。于是,合议庭从举证责任、合同条款、诉讼风险等多维度进行释法说理。经过数轮沟通,双方握手言和。
“甲、乙公司重归于好,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我们也能尽快解决问题。”听说双方和解,丙公司负责人悬着的心也落下来了。调解协议签订后,原告、被告及第三人分别给法院送来了锦旗。
“近年来,各类涉民企矛盾纠纷不断增多,无形中增加了民营企业纠纷解决成本。”长沙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贺旭琼认为,“引导当事各方以商事思维向前看,让涉企纠纷高效率、低成本化解,是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
当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能单兵突进、单打独斗,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同发力。为此,湖南法院加强与各专业调解组织、行业协会联动,并邀请省直、中央驻湘、行业协会等21家单位推动“总对总”机制向前延伸。同时,联合省贸促会共同启动桃花岭国际商事调解室,推进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
此外,持续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开设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通道,降低企业维权成本,让护企服务更加“可感可触”。
“营商环境不靠喊而靠‘暖’。”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乐说,“湖南法院对民营企业的暖心爱护,让我们真正能够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
搭好“创新台”
让民企发展更有活力
今年,《哪吒之魔童闹海》点燃了蛇年新春电影市场。作为该电影塑胶类食品玩具的全国授权生产商,湖南桑尼森迪玩具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影衍生产品也十分火爆,一“吒”难求。
然而,哪吒“三头六臂”却挡不住各种侵权。该公司总经理陈伟告诉记者:“我们作为正版授权商虽实现了销售额破2亿元的成绩,但也面临抖音平台20余家商户仿冒侵权的困扰。”
企业出题,法院答题。2月18日,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联合岳塘区人民法院立马奔赴湘潭综保区,为企业支招。
“首先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如注册品牌商标,申请外观专利等。在抖音主页明确告知正品特征和唯一购买渠道,在产品包装或标签中加入防伪标识。同时,可以要求抖音平台加强监管,介入处理。”法官将维权方法一条条列了出来。
拿着法院送来的《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白皮书》,公司负责人不停感谢:“法官主动上门送法,让我们经营更有底气了!”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湖南法院持续以法治之力营造“追求卓越、敢于超越”的创新营商环境,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活力。
今年3月8日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就提到了湖南法院办理的一起知识产权案件。
2022年,长高电新科技股份公司发现被猴某公司、长某公司抢注20多个“长高电新”关联商标,还被诉至法院索赔千万元。法院审理后认为,这两家公司不以使用为目的,多次、大量恶意抢注、囤积商标,诉请高额赔偿,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构成恶意诉讼。最终,法院裁定驳回其起诉,并对其罚款10万元予以惩戒。
省高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曾志燕告诉记者:“该案对恶意诉讼的认定标准、恶意诉讼者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彰显了湖南法院维护市场公平的决心。”
以规则引领保护创新。对于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业态,湖南法院充分考虑其创新性和发展潜力,树规则、明导向、促发展。
2024年,湖南法院依法审理了知网数据库案等一大批新类型案件,探索数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同时,妥善化解全国首例利用“AI智能搜索”盗版侵权案,发出全国首份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行业治理司法建议书。
今年3月,省高院出台《关于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从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服务保障产业创新升级、护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服务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等15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全方位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之盾”。
曾志燕表示:“民营企业迸发创新的种子,法治化营商环境创造创新的土壤,两者有机结合定能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守好“生命线”
让民企发展更有信心
今年2月13日,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强调,要持续推进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对“连环债”影响多家企业、“异地债”久拖难执等案件,要加大交叉执行等工作力度,力解市场主体“要账难”。
日前,株洲市芦淞区人民法院就以灵活、善意、文明的执行方式,破解了一起“连环债”,实现了法律效果最大化。
2024年,芦淞法院依法受理了申请执行人甲公司与被执行人乙公司侵权责任纠纷执行案,并扣划了乙公司20余万元。但当甲公司来法院领款时,却遭到了拒绝。原来,法官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甲公司还欠丙公司40余万元的工程款。为此,两案执行法官决定将乙公司执行款“截胡”给丙公司。目前,两案均已执结。
涉企案件的妥善处理,解决的既是经济问题、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去年,全省法院为企业申请人盘活资金509亿元。在执行方式上,湖南法院始终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避免“执行一个案件、垮掉一家企业、毁掉一个行业”。
针对患“重病”的企业,湖南法院则通过“府院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司法康复”作用,帮助一批“病企”重获新生。
2024年,郴州资兴市人民法院就以重整式清算唤醒了一个“沉睡”13年的楼盘。
2011年,郴州市长远房地产公司开发远景花园项目,因公司经营管理不善,项目2020年彻底烂尾。10多年来,购房户、拆迁户、农民工、供应商、开发方、施工方、销售方都有一肚子怨气,各方矛盾不断累积。
2021年8月,在资兴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下,法院、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住房保障中心等部门单位共同成立远景花园项目破产工作专班,全力配合法院有序推进破产工作。
3年时间,工作专班探索了多种解决方案。多次尝试后,决定采用“重整式破产清算”方式激活项目,即在清算拍卖公告中引入重整模式,要求竞买人对远景花园项目进行复工复建,盘活项目。2024年1月,该项目在破产处置中被格旭房地产公司竞拍买下,并于当年10月实现交房。
仅2024年,湖南法院就推动1192家企业“规范退出”,助力85家企业“涅槃重生”。
“民营企业‘心上事’就是湖南法院‘上心事’。”省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尹小立表示,“我们将继续不断强化司法服务精度、提升司法助企深度、拓展服务保障广度,为民营企业发展培育法治土壤,让法治成为湖南营商环境建设的最好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来源:湖南法治报(文/全媒体记者 曾雨田 通讯员 李果)
一审:雷昕
二审:陈佳婧
三审:杨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