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每一次出现,都会把我们带回到这个特殊的日子。

清明祭祖,无论身在何处,能回家的一定都会回去。

这不是形式,而是对先人的缅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但是,宁夏固原这个地方,却在这个充满着哀思的日子里,每年如一的上演着感动全国的传承。

2300多名师生,徒步百里去祭奠先烈,家长们也大都表示支持,甚至是有家长自发组织擂鼓助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55年开始,一坚持就是整整30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属于泪点比较低的人,每每看到这类的新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人最大的特性之一就是善忘,这是一种特别的进化,会帮助人类从痛苦中快速的解脱出来,从而更好的面对未来。

但是,这个特性,也会导致我们逐渐的淡忘很多本不该淡忘的东西。

比如,过去的屈辱,那些为了子孙后辈可以更好生活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先烈们。

试问,现在还有多少人会主动去祭奠一下身边可见的先烈们?

祭祖,大多都能去做,这是血脉的传承,那里埋葬的不只是故去的先辈们,也是我们的根。

叶落归根,归的就是这个根。

但是,很多先辈们却归不了根,有的有记录,有的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

烈士陵园是国家给予这些先辈们新的根,他们也需要被祭奠,被记住,被人缅怀和追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这个事情不做,也不会有人去说什么,这个祭祖是不同的。

但是,有人去做了,还是会让人感动,如果有人年复一年的去做了,更会让人感动。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没错,这些孩子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大概率是要超过那些没有进行过这些活动的人。

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信仰的传承。

先辈们为了什么而奋斗?

不只是保家卫国,也是对人生信仰的追求,这个追求是要高于家国情怀的,他们追求的是更美好的愿景!

只是,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崇高的愿景?

现在还有多少教育从业者会告诉自己的学生们,当年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电视电影,除了精彩的情节之外,有多少人还会在意那些年坚韧不拔的信仰的力量?

清明节的意义,是祭祀,是缅怀,是慎终追远,但何尝又不是让你清明自省呢?

人总要死去,这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

在先辈们的坟前,我们可以更真实的面对自己。

我觉得这种活动很好。

虽然也有人说,徒步百里,对于孩子们来说,太远了,活动是好,但前进的方式可以有所改变。

也有道理。

毕竟,现在很多孩子的身体缺乏足够的锻炼,情况并不是很好,超负荷运动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

但是,身体的极限,恰恰也是这次活动的意义之一。

徒步也是为了感受当年红军长征路的精神,走一次,一生不畏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羡慕。

羡慕这群孩子,这种活动的意义是超凡的,收获也是巨大的。

我们真的很有必要,不断的重申当年先辈们的宏愿。

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们,也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后代们真正的可以过上他们想要给予我们的生活。

祖国现在已经很强大了,他们的宏愿也在慢慢的实现中。

到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多地方的不足。

任重道远。

但是,只要这种精神永存,先辈们的信仰和用生命去追求的那个美好世界,就一定会真实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清明节的厚重,语言无法表达,唯有用行动去诠释。

先烈用足迹铺就星辰大海的来路,我们用铭记照亮民族精神的归途。

最深的缅怀不在泪水里,而在传承中。

我建了个读书写作群,喜欢读书的朋友,添加下方微信,备注“读书”,一起交流。

文末点个“在看",一起慢慢变富!

作者简介:

80后,读书写作人,位卑言轻,但还是想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