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标题很奇怪是吧?这是W君最近的真实感受,也是这个时代文艺被流行文化彻底反噬的一个缩影。
这句话的下半句是什么?“列强竟是我自己”?

网络玩梗其实已经严重的污染了中国文化,现在连搜索引擎都已经不知道接上“暗风吹雨入寒窗”了。
我们正在经历一种“句子解构、文化错位”的荒诞现实——
一首晚唐名作《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被写进千年文化史册的沉痛诗句,如今却成了搜索引擎里“强者竟是我自己”“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中二接龙游戏。
当时在生死、政治、友情、绝望之间挣扎的文人元稹,写下这句“惊坐起”,
他是听闻朋友白居易被贬,他是真的在生死线上挣扎,不是你为了升职加薪“惊坐起”,更不是你看到别人创业成功“财阀竟是我自己”……
其实,W君看到这样的“列强竟是我自己”,总是在心里要对作者说一句“你丫有大爷吗?”
“垂死病中惊坐起”的下一句只能是“暗风吹雨入寒窗”。如果换成任何其他一句都是一种文化的自我阉割。话本小说里那几个欲练神功的还会自己粘点假胡子,或者干脆给自己搞成女装大佬,但现在这些不但自宫了,还得四处给人炫耀阉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古代文学历史就是W君私底下的小爱好而已但真受不了有些人知道一个词汇之后就脑洞大开无限放大,不知道说的对不对,咱们说正经的:
W君这边一直是一个有一说一的栏目,但是门槛比较高,至少得有点基本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才能真的看懂。
且不说全氮阴离子盐还没有完成,就是CL-20也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夸张。CL-20现在合成方法大多沿用尼尔森首次合成的线路:用苄胺与乙二醛缩合生成六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BIW),脱苄生成乙酰基或其他前体官能团取代物,接着硝解得到α-及γ-晶型,最后转晶为ε-CL-20。

其中“贵”在哪里呢?其实,合成CL-20的起始原料就是苄胺(Benzylamine)+ 乙二醛(Glyoxal)。苄胺上图化学式最左边的那个分子,简单的说它由连接到胺官能团NH2的苄基C6H5CH2组成。是一种无色可溶于水的液体,广泛的用作医药生产的前体。

乙二醛这个东西听起来是一个便宜货,毕竟这是最简单的二醛。

但是这玩意通常以40%的溶液形式进行销售,大约3块多钱一公斤。看似价格也不高的感觉。但是你得注意上半句说的“40%的溶液”。这东西和盐酸类似,水溶液是最好的保存方式,但是浓度大不了,市面上能买到的盐酸最大浓度也就是38%。所以你要想找到99.95%纯度的氯化氢就得在零下115取得氯化氢固体,进行提纯,然后液态的氯化氢需要保持在零下90度的环境内保存。乙二醛也是类似,都是属于超低温化学的范畴。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在冷阱中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液氧和液氮甚至是液氢液氦,制造成本就不是几块钱一公斤了,而是轻轻松松的价格翻上去过千倍。
这还只是原料的价格飞起,其次即便是生成了所谓的CL-20,但是要知道的是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有多种晶型。

只有ε-CL-20才具有爆炸能力,“晶型”这件事很多人不清楚,但是说一个例子大家就可以明白,石墨和钻石就是碳晶体的两组不同的“晶型”,任何有正常理智的人都不会觉得石墨和钻石是相同的东西。在刚刚提到的转化过程中其实是生成的α-及γ-晶型要得到ε-CL-20还有转晶的过程。石墨怎么转成钻石?

用六面顶压机去压嘛,拜托!压钻石可以,压CL-20?无异于“菊花走罐”——作死啊!
国内用的方法一般是将α-及γ-晶型的CL-20溶解于乙酸乙酯和氯仿配置的溶液中,这样CL-20就溶解了,然后放到耐高压容器中通入二氧化碳。不断加压之后,二氧化碳就形成了气相混合物,也就是超临界二氧化碳,这样的:

上图,你会看到随着压力的增加二氧化碳气液面消失形成了一种既不是液体也不是气体的超临界流体。在达到这种状态下,氯仿和乙酸乙酯是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但是CL-20是不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是CL-20的溶液中溶剂大幅度减少、于是CL-20的晶体就在此析出。配合高压力的容器内部环境就析出了ε-CL-20晶体。然后在等压的环境下抽出超流体二氧化碳和乙酸乙酯、氯仿的溶液,再给容器缓慢降压就可以得到ε-CL-20晶体了。

简单的说就是不仅仅是原料贵,生产过程中加工工艺也很昂贵。
同时,ε-CL-20晶体还会遇到一个问题ε-晶形并不是特别稳定,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条件下还会逆向转变,于是新鲜的ε-CL-20晶体并不是CL-20基装药,还需要进一步的用丁晴橡胶进行抑制ε-CL-20向γ-晶型转变。这就导致了CL-20真正用到武器上并不能保持CL-20晶体在实验室中的爆炸威力,整体上威力还要进一步削弱。通常在正式应用中我们会取1.5-1.6的TNT等效当量系数,也就是说正在使用的CL-20的爆炸当量被认为是同等重量的TNT的1.5-1.6倍。
在咱们的实验室研究中做得最好的是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在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重点实验室的一次配方试验。

实验中利用水下高速摄影机记录了单纯的CL-20爆炸和CL-20+铝粉的爆炸效果,非含铝装药,气泡的脉动周期为46.76 ms,气泡最大半径为59. 9cm, 3号药柱含铝装药,气泡的脉动周期为49. 97ms,气泡最大半径为68. 1cm; CL - 20基含铝装药的气泡半径、脉动周期都明显升高,半径增大13. 7%,周期增大6. 9%。
其实这次实验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你如果迷信CL-20的爆炸威力,再看这种“不纯”的加了铝粉的CL-20爆炸试验,就会有了一个反直觉的结果了。CL-20不是威力大嘛?那么为什么不纯的CL-20组份却爆发出了更大威力?
所以说嘛,别单纯的去聊什么“20斤CL-20炸足球场”这样的话题,毕竟一枚155mm榴弹炮内部只有9公斤的TNT,其实它爆炸一个足球场的面积上也是同样不会有活口的。
CL-20的价格目前是TNT的几百倍,但武器这玩意,真的不是越贵越好,尤其是在战时,你是生产一枚装了CL-20的炮弹打到敌人头上获得1.5倍的爆炸效果好呢?还是做100枚标准的TNT装药的普通炮弹好呢?

_____________,冤种竟是你自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