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四横六纵”高铁网的重要纵向通道,济枣高铁建设承载着鲁中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期待。这条贯穿省会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的“黄金通道”,却因复杂的土地权属和多元的利益诉求遭遇“中梗阻”。面对传统征收模式的困局,泰山区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创新推出“揭榜挂帅”竞赛机制,通过构建多元动态评估体系与专班攻坚模式,在依法征收与民生关切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征收困局:多重矛盾交织下的“硬骨头”。济枣高铁泰山区段穿越3个乡镇、22个行政村,涉及1298户居民和1436余亩土地。区域内既有世代农耕的传统村落,也有初具规模的企业,还有历史遗留的权属争议。利益主体呈现“代际差异”:老年村民关注养老保障,返乡青年要求保留生产性用房;劳动密集型企业担忧搬迁损失,农业合作社寻求用地置换。历史遗留问题更形成“矛盾叠加效应”,某企业厂区内10余亩土地存在集体与国有权属交叉,某村因林权改革导致纠纷持续发酵。

揭榜挂帅:责任清单激活攻坚“新动能”。面对城市更新中的“硬骨头”,泰山区创新推出“揭榜挂帅”竞赛机制,将重点项目转化为攻坚榜单,由区主要领导挂帅,整合财政、住建、自然资源、街道社区等部门力量,打破行政壁垒组建“1+N”攻坚团队。通过建立“一户一档”数据库,引入法律顾问、评估公司、公证服务等第三方力量,确保政策公平执行;创新实施“三色管理法”——对已签约户挂绿牌加速拆除,对意向户挂黄牌精准施策,对难点户挂红牌重点突破;精准实施“日调度、周会商、月考评”推进体系,将征收进度与干部考核直接挂钩,最终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的攻坚合力。

创新引擎:评估改革筑起征收信任墙在某建材公司地块征收中,针对产权人对补偿标准的争议,泰山区首创“三审三评”评估机制。引入外地资质评估机构,建立“初评-复评-终评”三级审核体系;搭建由征收部门、产权人代表、专家组成的多方协商平台,实施“阳光评估”全流程公示;创新“动态调整系数”,将房屋新旧程度、区位优势等纳入补偿考量。以机制创新改革,使评估周期缩短40%,争议投诉率下降50%,有力推动了征收工作破题解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4月2日,济枣高铁邱家店段已率先完成征收清零任务。战鼓声声催征急,砥柱中流向新行。泰山区以“不慕显绩”的政绩观锚定长远发展,以“勇为潜功”的担当力攻坚机制变革,在城市更新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机制创新的“金钥匙”书写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互促共进的时代答卷。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张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