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前言

清明假期撞上周末,还不调休的"小确幸",真是让全国老百姓既忙着扫墓祭祖,又赶着踏青赏春。

硬生生的把老祖宗留下的清明节,硬是被过成了"全民春游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西湖到洪崖洞,从兵马俑到麻辣烫摊子,这个假期全国人民用实际行动证明:什么限流公告、什么排队三小时,在"来都来了"四字真言面前,统统不堪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西湖:断桥真要"断"了?

要说人间四月天,还得看西湖。

杭州西湖这回算是把"淡妆浓抹总相宜"演成了"人山人海总相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条儿刚抽芽,白堤上的桃花开得正艳,可游客们压根顾不上看花——前头大爷的遮阳帽,后头大妈的碎花丝巾,左边小年轻的自拍杆,右边熊孩子的泡泡枪,凑成了西湖限定版"清明上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船码头排队的队伍甩出去五十多米,划船师傅划桨的速度都比平时快了一倍——后头还等着几百号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隐寺的香火旺得能把香炉烧穿,地铁一号线挤得连手机都掏不出来,有小伙子吐槽:"我愣是卡在人群里,愣是没找到掏手机的空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车站的数字更吓人,三天178万人次流动量,清明当天44万游客涌进来,网友直呼:"这哪是火车站,这是春运现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封:古都变"锅贴"

八朝古都开封这回可算体会了一把"北宋汴京"的繁华。

清明上河园里演着大宋市井百态,万岁山武侠城耍着刀枪棍棒,可游客们压根顾不上看表演——人挨着人往前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带娃的游客,在社交平台上说,下午三点到万岁山武侠城,门口直接挂出"今日限流",一家三口只能回酒店"躺平"看电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绝的是开封博物馆,提前一周门票就被抢光,网友调侃:"四千年的历史都装不下这届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绝的是灌汤包店老板,看着门口排队的游客乐开花:"我这包子都不用捏褶儿了,反正游客一挤,汁儿自己就喷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阳:牡丹花丛里找不着花?

隔壁洛阳更夸张,"神都"洛阳这回彻底"封神"——牡丹花倒是开得正好,可花丛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的全是拍照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马寺的香火比平时旺了三倍,龙门石窟的佛像看着脚下蚂蚁搬家似的游客,估计都想闭眼念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惨的是洛邑古城,有姑娘穿着汉服拍照,绣花鞋硬生生被踩掉一只,蹲在地上找了十分钟愣是没见着鞋影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兵马俑看了都嫌挤

西安城这回可真是把"碳水之都"的名号坐实了。

西安城墙根下走着密密麻麻的游客,远看像给古城墙贴了条会动的花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马俑坑里站着两千年前的陶俑,坑外挤着两万现代游客,这哪是看古董,这是看后脑勺博览会吧!

回民街的羊肉泡馍馆子座无虚席,端碗的伙计在人群里穿梭,愣是走出了梅花桩的架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抢手的不是肉夹馍,而是街边供游客歇脚的马路牙子——坐上去歇五分钟,保准能收获二十个同款"游客瘫"表情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水:麻辣烫烫出"人流"

如果说别的地方都是“人流”,那么甘肃天水,估计是“麻辣烫流”...

靠一碗麻辣烫火出圈的甘肃天水,清明假期又迎来"第二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辣烫的香味顺着风飘出十里地,二十块钱能买一大海碗,土豆片、宽粉、手擀粉裹着油泼辣子,吃得人满头大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积山石窟的栈道上挤得像春运火车站,有个老爷子爬了三小时山,到了石窟跟前才发现眼睛被挤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洪崖洞变"人崖洞"

要说重庆洪崖洞的夜景,那真是手机随便一拍都能当壁纸——11层吊脚楼挂着金灿灿的灯笼,江水映着流光,乍一看跟《千与千寻》里的汤屋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等你真到了跟前,才发现什么叫“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观景台上乌泱泱的人头比灯笼还密,想拍张全景照?镜头里至少得塞进二十个陌生人的后脑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洪崖洞入口处的队伍愣是排过了千厮门大桥,保安拿着喇叭喊“单向通行”喊到破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崖洞的“魔幻”还不止于此,李子坝轻轨站下面乌泱泱全是手机镜头,轻轨司机每天要表演三百遍"穿墙魔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江索道的轿厢塞得比春运火车还满,本地出租车司机绕着景区走,火锅店里飘出来的麻辣味儿都带着人挤人的焦灼感,九宫格里煮着的不是毛肚鸭肠,分明是游客们无处安放的躁动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这个清明小长假,全国景区集体上演"人从众"大戏。

游客们一边喊着"再也不凑热闹了",一边在朋友圈晒着九宫格美照;景区一边挂着"今日限流"的牌子,一边乐呵呵数着门票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话说回来,看着各地餐馆门口红红火火的等位长队,停车场满满当当的车位,倒也能咂摸出几分人间烟火的热闹劲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还是劝告各位老百姓们,下回小长假要是再出门,记得备好三样法宝:耐磨的运动鞋、充电两万的充电宝,还有一副"既来之则安之"的好心态。

毕竟老祖宗早就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挤断魂"——古人诚不我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