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从4月7日开始,美菲两国正式开始所谓的“雷霆对抗2025”联合军演,地点选在距离台湾最近的吕宋岛北部。
演习内容不仅涉及空军联合行动,还作为更大规模“肩并肩”演练的前奏,覆盖范围横跨陆海空三个方向。
菲方军方高层更声称,此举为“应对可能爆发的台海紧急局势”,明面上的联合军演,实则暗指中国。
另外菲律宾上次的逆天发言,也有插手台湾的意思。
雷霆对抗
这场军演之所以引发高度关注,并不仅仅因为规模空前,而是因为它暴露出美菲之间正在进行一种“更深绑定”的战略协作。
而在这背后,菲律宾军方主动高调涉台的行为,也让原本集中在南海的中菲争端,开始向吕宋岛方向迁移。
一边是美军的战机、军售和基地进入菲律宾,另一边是中方海警与科考船现身巴丹群岛外海、黄岩岛海域接连遭遇挑衅,中菲之间的对峙空间,正在快速扩张,转入更复杂的博弈阶段。
在军演期间,菲律宾军方总参谋长布劳纳的一条“备战令”令气氛紧张了不少。
他不仅公开要求北吕宋岛司令部扩大作战范围,还提出要为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制定应对预案,并提前规划在台菲劳工的撤离行动。
这番言论,无异于给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菲律宾已经将自己看作是台海危机的“直接相关方”。
而这种表态在菲律宾国内也引发了不小波澜。
马科斯政府随后急忙澄清,表示菲方“无意主动挑起战事”,并以行政命令限制内阁成员评论相关议题。
但外界普遍解读为政府与军方在对华立场上的不一致,甚至是马科斯试图压制国内鹰派声音,以避免彻底与北京撕破脸。
事实上,布劳纳的态度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菲律宾军方近年来逐步向美国靠拢的延续动作。
从早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署,到近年来菲方开放9个基地供美军使用,再到如今军演密集举行、F-16战机交易敲定,菲律宾已经从昔日“战略缓冲国”变为“前沿战术支点”。
特别是吕宋岛的战略地位,毗邻台湾巴士海峡,不仅适合空军部署,更具备对海域交通线进行封锁或干扰的条件。
美国之所以频繁在此展开演习,就是看中了这里在未来“台海战事剧本”中的高利用价值。
而菲律宾在此时加码站队,除了出于对美国援助的依赖,也与马科斯政府自身的国内政治算盘有关。

他通过对中国的强硬表态,在国内塑造“反击中国”的强势形象,借以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巩固执政根基。
同时,配合美国军演与军售计划,也为马尼拉争取更多的经济与军事资源。但这份“收益”表面看似可观,背后却是战略自主权的加速流失。
F-16交易高达55.8亿美元,相当于菲律宾一整年军费预算的两倍;
如此庞大的军购项目,不仅是经济负担,也意味着美方将以更深形式嵌入菲律宾国防体系,长期掌控其战术调动与战略配置。
中菲紧张
更危险的是,菲方的这些举动也在不断加剧中菲紧张。
就在“雷霆对抗”军演期间,中国两艘科考船现身巴丹群岛附近海域,引发菲律宾紧急调机监视。
这本是一次正常的科考行动,却被马尼拉视作“非传统威胁”,显然已处于过度敏感状态。
中国海警也在黄岩岛对菲律宾海警发起警告与驱离,菲方两天内连续尝试闯入相关海域,意图配合演习制造摩擦。
中方海警坚定应对,明确划清九段线主权范围,让菲律宾“碰瓷”失败。
这一系列行动表明,中方并未因美菲军演而退让,反而通过非对称手段进行战略回应——不升温,但不让步。
值得警惕的是,菲律宾试图在中美博弈中“借力打力”,但现实却并非理想中的“骑墙取利”。
正如乌克兰在美俄冲突中被推上前线的命运,菲律宾若被美国视为战略筹码,一旦台海有事,势必首当其冲。
吕宋岛的美军基地与部署节点,届时极可能成为解放军首先压制的打击目标。
对中国而言,南海争端尚可协商,但台海问题则是国家主权核心利益,绝不容许外部势力插手。
马科斯政府若继续默许军方越界,甚至支持挑衅行为,结果极可能是引火自焚。
在国际舞台上,菲律宾正呈现出一种“进取中的失衡”:它一方面想借助美国强化自身安全,另一方面又不愿彻底与中国翻脸。
但随着军事合作的加深,尤其是演习内容日益接近实战预演,菲律宾实际上已经难以置身事外。
美军在印太战略中的布局,早已不再掩饰将菲律宾视作“跳板”的意图;而菲方在南海与台海两线挑衅的动作,已然突破中方战略红线。

一旦擦枪走火,后果将由菲律宾自行承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