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
电动知家消息,4月9日,据保时捷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报告显示,其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了8%,而在中国市场,这一跌幅更是扩大至42%,几乎创下近十年来的最大跌幅。

自2021年达到9.57万辆的交付量峰值后,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便一路走低。2024年全年交付量仅为5.69万辆,同比下降28%。2025年第一季度,这一下滑趋势进一步加剧,交付量仅为9,471辆。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暴露了保时捷在产品策略和市场竞争中的短板。
保时捷作为全球知名的豪华汽车品牌,近年来在中国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其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步伐相对缓慢,成为其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保时捷在电动车领域有所布局,例如旗舰电动车型 Taycan ( 参数 丨 图片 ),但其市场表现并不理想。2024年前三季度,Taycan的全球交付量仅为1.4万辆,同比下跌了50%。相比之下,特斯拉 Model 3 高性能版、极氪001 FR等本土品牌电动车凭借更高的性价比和技术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洞察方面表现出色,逐步瓦解了传统豪华车的市场壁垒。例如, 小米SU7 Ultra等高性能电动车的出现,不仅在性能上与保时捷不相上下,还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此外,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期待远超传统豪华标签,而保时捷在这些领域的表现相对滞后。

中国消费者对传统豪华品牌的认知正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技术创新。保时捷坚持“不降价、不打折”的策略,试图以品牌价值抵御市场冲击,但这一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效果有限。与此同时,本土品牌凭借精准的用户洞察和灵活的渠道策略,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选择保时捷的消费者。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还体现在内部管理和经销商关系上。2024年,保时捷中国曾向经销商压库,导致经销商亏损卖车,引发了“经销商逼宫”事件。此外,保时捷在郑州、义乌、唐山等地的门店纷纷关闭,给当地车主带来了诸多不便。
尽管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但保时捷在北美市场表现强劲,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37%,达到20,698辆。然而,全球交付量的下降也对其财务数据产生了影响。2024年,保时捷销售收入约为400亿欧元,同比下降1.1%。前三季度总营收同比下滑5.2%,营业利润更是下跌了41%。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