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左边上面肚子特别痛,您快帮我看看?”
近日,27岁的小汪因为左上腹反复痛2天来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结果在抽血的时候抽出了“牛奶血”,他的甘油三酯高达61.41mmol/L(正常值为<1.70mmol/L),被确诊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为什么小汪的血液
会变成“牛奶血”?
原来是因为他经常暴饮暴食,作息也不规律,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年纪轻轻就得了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引起急性胰腺炎。

4小时“血液大扫除”
转危为安
小汪的病情重、发展迅速,被转入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沈晓圆在充分评估小汪病情之后,决定为其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
经过历时4小时的治疗,小汪的甘油三酯从61.41mmol/L降到了3.73mmol/L(正常值为<1.70mmol/L),且自诉腹胀较前明显好转,第二天顺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沈晓圆表示,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如果不及时行DFPP治疗,患者很容易因血液黏度增高引发胰腺微循环障碍造成胰腺外脂肪栓塞,使血清脂质颗粒聚集栓塞在胰腺血管,引起胰腺的缺血缺氧,继而加重炎症的扩散,继发感染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是怎么个原理?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可以理解为一种“升级版”的血液清洗术,专门用来对付血液里的“坏东西”。它的工作原理有点像筛沙子,分两步操作:
01
分离血浆
把血液抽出来,用机器把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和血浆(液体部分)分开,血细胞会直接回输给人体。
02
精准过滤
对血浆进行二次处理,用一个更精细的筛子,只筛出有害物质(比如胆固醇、病毒、异常抗体等),好的血浆成分会被留下并输回体内。
简单说就是:血液出门“旅个游”,机器帮它扔掉垃圾,剩下的好东西原样带回家。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应该如何预防呢?
划重点:管住嘴、迈开腿、控血脂、别酗酒。
应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的影响较大,主要是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全谷物、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当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遵医嘱加用降脂药物。
医生提醒: 若出现持续腹痛、恶心呕吐情况,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年过30岁建议每年测一下血脂,指标异常需早干预!
健康生活从今天开始,转发提醒家人朋友,一起为血管“减负”吧!
来源: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