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窗内的逆袭传奇
在社会的认知里,监狱往往是禁锢自由、充满悔恨的地方,服刑人员似乎与外界的进步绝缘。然而,一则来自香港赤柱监狱的消息,如巨石投湖,激起千层浪:一名男子在狱中苦读 24 年,最终荣获博士学位。这不是虚构的励志桥段,而是真实发生在铁窗背后的传奇。
这位化名阿俊的男子,在上世纪 90 年代,因年轻气盛犯下严重罪行,被判处长期监禁,人生瞬间陷入至暗时刻。那时的他,或许也曾在狱中满心迷茫,未来被厚重的牢墙封堵。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0 年,他毅然踏上了学习之路,修读会考课程,开启了这场长达 24 年的知识长征。从最初艰难地重拾书本,到 2004 年开始攻读香港都会大学(前身香港公开大学)的遥距课程,一步步拿下学士学位,再到 2012 年挑战硕士课程,直至 2016 年向着博士学位发起冲锋,其间的每一步都饱含艰辛。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充足完备的资料,还要面对旁人的质疑、狱中生活的种种不便,可他硬是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在狭小的牢房中,用知识一点点拓宽自己的精神天地。

误入歧途的开端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阿俊还是个毛头小子,那时的他,年轻气盛,行事莽撞,道德观念与价值判断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诱惑面前逐渐迷失。在一次冲动之下,他犯下重罪,被法庭判处长期监禁,自此,高墙电网成为他生活的 “标配”,自由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刚入狱时,阿俊满心都是对未来的绝望,狱中压抑的氛围、森严的纪律,每一项都像沉重的枷锁,勒得他喘不过气。他时常在夜深人静时,望着囚室那一方狭小的天空,满心懊悔,不知这样暗无天日的日子何时是个头。狱友们或是唉声叹气,或是浑浑噩噩度日,这种消极的环境如沼泽一般,让阿俊险些沉沦。在最初的几年,他像只受伤后躲在黑暗角落的野兽,抵触着监狱的一切改造活动,对学习更是嗤之以鼻,觉得知识于他这被禁锢的人生毫无用处。
知识点亮希望之光
在狱中浑浑噩噩数年后,阿俊的内心渐渐有了变化。一方面,狱中漫长而单调的日子,让他有了太多时间独处沉思,那些曾经犯下的错、伤害过的人,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不断放映,悔恨啃噬着他的内心;另一方面,身边狱友们消极度日的模样,让他心生恐惧,他害怕自己的人生就这样彻底沉沦,在这一方狭小天地里毫无意义地耗尽余生。
偶然的一次机会,他看到一本破旧的书籍,在翻阅的过程中,内心竟久违地获得了平静。那一刻,他意识到,或许知识能够成为他摆脱胡思乱想、自我救赎的良药。而且,一想到高墙之外的家人,他满心都是愧疚,他希望通过读书,让家人看到自己的改变,知道他即使在狱中,也没有放弃对未来的追求,没有放弃重新做人的机会。
于是,2000 年,阿俊鼓起勇气,向监狱申请修读会考课程,迈出了改变人生轨迹的关键一步。这一步,看似轻巧,实则重如千钧,承载着他对过往的反思、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家人深深的爱。

漫漫求学的艰辛
阿俊的求学之路,布满荆棘,每一步都充满艰辛。狱中资料匮乏,为了一本稀缺的专业书籍,他需提前数月向监狱申请,还时常因书籍调配问题一等再等。学习时间更是少得可怜,每天除去劳动改造、日常作息,留给学习的不过寥寥数小时,他常常伴着微弱的灯光,在他人沉睡时,还沉浸于知识的海洋。
周围质疑的声音也从未间断,狱友们冷嘲热讽:“都坐牢了,学这些有啥用,出去也没人要。” 甚至有狱警起初也对他的坚持半信半疑。可阿俊把这些当作耳旁风,他的心,被知识的魅力紧紧拴住。从本科到硕士,课程难度层层递进,那些复杂的理论、海量的文献,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前。但他凭借顽强毅力,一点点啃下硬骨头,成绩在狱中考生里出类拔萃。
而撰写博士论文期间,困难更是接踵而至。没有网络便捷的搜索功能,资料收集如同大海捞针。为了查阅一篇关键文献,他要辗转拜托监狱管理人员、大学导师,等待许久才能拿到手。研究方法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分析,在受限的环境下,每一项都考验着他的智慧与耐心。无数个日夜,他埋首于纸笔之间,反复推导、论证,草稿纸堆满囚室角落,终于,一篇高质量的博士论文诞生,为他 24 年的求学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破茧成蝶的荣耀
2024 年 1 月 8 日,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子,却成为了阿俊人生中最光辉的时刻。香港赤柱监狱内,一场特殊而庄重的证书颁发典礼正在举行。当阿俊身着博士服,稳步走上台,从香港都会大学的校长手中接过那代表着学术巅峰的教育博士学位证书时,他的手微微颤抖,眼中泪光闪烁。台下,他年迈的父母早已泣不成声,多年来的担忧、期盼,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欣慰与骄傲的泪水。他们看到了曾经失足的儿子,凭借着顽强毅力,在知识的道路上重新站起,绽放光芒。
监狱的狱警们,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这些年,他们见证了阿俊从一个迷茫、叛逆的囚犯,成长为如今坚毅好学的求学者,心中满是感慨。而阿俊的同窗狱友们,那些曾经质疑他的人,此刻也不禁鼓起掌来,在他身上,他们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例证,看到了即使深陷囹圄,也依然能通过努力重塑人生的希望。
学校方面,校长林群声教授在典礼致辞中,特别提及阿俊的故事,称赞他是所有学子的榜样,这份坚持与执着,跨越了监狱的高墙,为学术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阿俊的导师们,更是感慨万千,多年来指导他学习、研究,深知其不易,此刻看到学生功成名就,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迅速传遍香港大街小巷。市民们在惊叹之余,也纷纷为阿俊点赞,他的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激励着无数身处困境的人,让大家相信,只要心怀梦想,不懈努力,再黑暗的人生也能迎来曙光。

教育重塑人生范本
阿俊的故事,绝非个例般的偶然,它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教育所蕴含的磅礴力量。在那被禁锢自由的监狱之中,教育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阿俊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生的大门。知识的滋养,让他于精神层面挣脱了牢笼的束缚,实现了自我的蜕变与成长。
往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去看,阿俊的经历也为我们的监狱教育体系发展提供了深刻镜鉴。它让我们认识到,监狱不应仅仅是惩罚的冰冷场所,更应成为重塑灵魂、孕育希望的温暖摇篮。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引入丰富多元的专业课程,构建完备的师资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些举措对于服刑人员的改造而言,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而从社会大众的视角出发,阿俊的故事也在悄然间改变着我们的认知与态度。它让我们懂得,对于那些曾经失足犯错之人,我们理应给予更多的包容、鼓励与支持。摒弃刻板印象,用温暖与希望助力他们重回正轨,融入社会。毕竟,每个人都拥有改变自我、追求美好的权利,只要心怀坚定信念,奋勇拼搏,再黯淡的人生,亦能绽放出绚丽光彩。
阿俊的故事,是一首激昂的奋斗赞歌,它将持续在岁月长河中回荡,激励着每一个身处困境之人,向着光明的未来,无畏前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