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喘不过气了!快帮帮我!”4月11日凌晨,一场罕见的强雷暴天气席卷重庆。受天气影响,两江新区中医院急诊科里,前来就诊的哮喘患者明显增多。
紧急:10分钟内涌入20多名哮喘患者
4月11日凌晨1时许,两江新区中医院急诊科分诊台警报频响。值班护士李欣回忆:“10分钟内,科室涌入20多名喘息患者,候诊区瞬间爆满。咳嗽声、气喘声此起彼伏……”

▲4月11日凌晨,两江新区中医院急诊科突然涌入众多哮喘患者
65岁的王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她被女儿搀扶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时,已面色青紫。急诊科主治医师丁霞立即评估病情进行最优处理,2小时后患者转危为安。
守护:全院联动打响“呼吸保卫战”
医院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预案,一场“呼吸保卫战”悄然打响:立即通知休假人员暂停休假,到岗支援;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紧急调配床位,让危重症患者住院减少等待时间;信息科实时监控急诊数据预警拥堵;药剂科调拨储备药品,优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4月11日凌晨,两江新区中医院急诊科,患者得到及时妥善的救治
为缓解就诊压力,急诊科采取分级诊疗措施。按红、黄、绿三区动态分流,危重患者直接进入抢救室,轻症患者由专人引导至快速处置通道。临时增设雾化治疗区,呼吸机等设备24小时连轴运转。“部分医生连续工作超20小时,护士日均步数突破3万步……”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全院上下共同努力,终于让所有急诊患者得到及时妥善的救治。
延伸:为何会出现“雷暴哮喘”?
数据显示,4月11日凌晨1-3时,全市急诊量骤增,患者中约80%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病史,15%为首次出现严重呼吸困难。
据相关部门分析,此次事件与雷暴天气中花粉微粒的异常扩散密切相关。强对流天气导致空气中花粉颗粒遇水爆裂,释放出大量直径不足2.5微米的致敏原,极易被人体吸入并引发呼吸道痉挛。

支招:防胜于治的四道防线
针对雷暴哮喘风险,两江新区中医院急诊科主任黄毅提出四点建议:
1.预警时段闭户:雷暴天气前后6小时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
2.高危人群备药:哮喘患者随身携带速效支气管扩张剂,过敏性体质者可提前服用抗组胺药物;
3.外出防护升级:必须外出时佩戴N95口罩,返家后立即淋浴更换衣物;
4.症状识别预警:出现持续咳嗽、胸闷或呼气时有哮鸣音,应立即就医。
科室简介
重庆两江新区中医院急诊科是两江新区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之一,重庆市“120”急救联网成员单位,承担两江新区急诊急救任务,接受重庆市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和重症监护治疗三位一体的大型急救医疗技术中心。
科室拥有迈瑞呼吸机,心肺复苏机、除颤仪、全自动洗胃机、微量输液与注射泵、中心供氧等抢救设备,配有吸氧装置、监护除颤仪、心电图机、负压吸引器等完善的急救设备的监护型120急救车,对各种急性疾病,如猝死、各种中毒、电击伤、中暑、动物致伤、心脑血管意外、各种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等各种创伤均具有高水平的理论积累和丰富的实战抢救经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