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三河很火,几乎天天热搜!

原因是一条啼笑皆非的“禁色令”!

很多人不熟悉三河市,它只是河北省的一座县级市,隶属于廊坊市管辖。

河北省的城市格局中,廊坊市也不是一座强市,在全国并没有什么存在感。三河市作为廊坊市所属的县级市,自然就更没有存在感了!

但三河并不一般,因为这里有一个特殊的镇,这就是与首都北京东边通州区相毗邻、地处三河市西部的燕郊镇。

廊坊市地图(来源@河北省制图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某种程度上讲,燕郊的名气要比三河大得多。因紧邻北京,离国贸最近只有30多公里的路程,这里多年来就成为北漂族聚居地。

经过最近一二十的建设和发展,燕郊已经成为首都东边的一个重镇,人口也高达百万。据燕郊高新区管委会官网数据,目前燕郊人口达110万,比2023年增加近20万。

燕郊既是“北漂”青年的落脚点,也是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的避风港。最近几年,燕郊的房价在经历了早些年从数千元1平米到二三万1平米的暴涨之后,开始出现了大幅回调。燕郊的关注度比早几年也低了很多。

不管怎么样,燕郊的风头还是要盖过三河。很多时候,人们都只知道燕郊,不知道三河。

最近一些年,燕郊甚至三河一直流传着一些未被官方证实的传说,譬如“纳入首都北京”就是最让当地居民和数十万北漂们激动的一个,但传说始终只是传说。

虽然近几年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进程在不断加快,燕郊在很多方面甚至开始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开始一体化规划建设。

然而燕郊始终还是河北的燕郊。这是无数燕郊人心中的痛!

三河就更为尴尬了!存在度和关注度本来就低,遇到经济不景气的日子,在很多方面就更为艰难。

对任何一位当地的主政者而言,肯定都是要想方设法发展当地经济的,关键在于如何出牌。

为了让人口和资源继续东引,当地意识到必须改变脏乱差的环境,树立全新的城市形象。

譬如央美大街要秉承“艺术赋能城市更新”理念,统筹推进楼体亮化、墙面彩化、街景绿化,同步做好艺术装饰布局、规范设计商铺牌匾,打造“一店一特色”“十步一景致”的景观序列,定向引进北京老字号等特色业态,提升文化品位,塑造一条“可漫步、可体验、可消费”的特色步行街,让艺术融入城市,走进生活等。

单从这些文字看,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能够让人产生美好的向往。

很遗憾,三河市的有些做法有些极端了。

近日,河北三河市推行店招“禁色令”,强制要求商户门头牌匾禁用红、蓝、黑三色,引发关注。

河北省三河燕郊开发区,红十字和蜜雪冰城店的牌匾从红色改成了绿色,引发热议。(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事件的发酵,三河市“改色事件”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大部分人对三河市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一种“拍脑袋”决策,是对商业规律和商户权益的漠视。

人民公园的牌坊上那四个红字摇身一变成了绿色(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4日晚间,中国广告协会对此表示,三河市的“禁色令”应该是一堂深刻教育课,在城市管理中,应正确处理好城市形象与广告店招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和商户权益,让广告店招更好地服务消费、提振消费。

中国广告协会认为,城市店招管理应该遵从市场规律。专家直言,店招作为商业广告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是店铺的标识,更是品牌传播的有效载体。像蜜雪冰城、肯德基等国内外品牌,经过多年投入积累,其标志性的招牌,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消费者一眼就能识别,在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旦招牌颜色被强制更改,品牌辨识度大幅降低,甚至会让顾客误以为是“山寨店”,对品牌形象和商业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网友的评论(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仔细观察,发现有关管理方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只是因为做事水平不同,就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这些年里,全国有的地方管理得还很不错。在成都宽窄巷子,青瓦砖墙与商户招牌相得益彰,老字号的匾额、霓虹灯的小店各有特色,既保留历史韵味,又充满商业活力;在上海陆家嘴,高楼大厦的灯光秀有统一规划,但每栋楼的标识颜色、字体设计都尊重企业品牌,没人要求“必须用蓝色”“必须换绿色”;在首都北京,这样的街道更不用说,随处可见。

就是在国外,市区街道面貌的有关管理也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在日本京都,连便利店的招牌都要经过严格审批,但审批的核心是“是否破坏街区风貌”,而非简单粗暴地“禁色”。

有人说,真正的城市规划,是“引领”,是“护航”,而非“束缚”。城市容貌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应该能够容纳多种元素和格调的和谐共处,它应该让老字号的招牌成为城市记忆,让连锁店的标识展现商业活力,让公共符号发挥应有作用。

这就像一位城市规划师说的:“好的市容,不是让所有房子穿校服,而是让每栋建筑都像音符,共同奏响城市的交响乐。”也只有这样,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才更加有味道。

只是在进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有的地方没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结果让好事变成了坏事。

中国广告协会表示,广告店招对城市商业发展、文化氛围营造有重要意义,合理的城市管理与广告店招发展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征求行业组织的意见,确保政策既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又能保障广告行业的正常发展。

日前,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同时健全长效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的情况通报(图源@廊坊市人民政府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没有广告协会的发声,多听听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意见,也不至于搞出令人错愕的笑话。当然,找专家,要找货真价实的专家才行,如果是找的水货专家,或者找只喜欢揣度上意,喜欢根据上头的意思提供意见或者建议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带进沟里。

蜜雪冰城的牌匾,从红色改绿色,再到改回红色(图源@廊坊市人民政府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红十字到蜜雪冰城,从红色改绿到改回红色,三河市的这场“变色记”让我们看到了城市治理中的种种矛盾。三河市改色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管理的失误,更是对权力行使的一次深刻反思。

当然,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三河市,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多有发生。有些地方的管理者为了追求所谓的整齐划一和色彩统一,在城市广告牌上就喜欢进行统一要求:比如2019年3月,上海静安一个地方的店铺招牌整体被换成了黑底白字,被吐槽像“墓地风格”;2021年4月,湖北十堰一条街道的招牌被要求采用黑底鎏金字搭配灰白墙,市民反映夜间视觉效果诡异,直言“像上坟”;2024年12月,河北沧州市新华区沧州站附近的一条街被要求统一安装黑底白字招牌,网民称看着渗人……

而近日,三河市之所以冲上热搜,不过是因为它离首都北京太近了,所以受到的关注度更大而已。

全国频发的“禁色令”,应该给所有的城市管理者都上了一课!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未能识别作者,如有不妥请联系后台删除,感谢您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