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周末上课
文丨谈古论今
大家好,这里是谈古论今。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最近,教育部总算是下定决心,拿出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来整治“假双休”。
说实话,面对各地学校在双休问题上的做法,大家确实都看不过去了。这次教育部的雷霆出击,可谓久旱逢甘霖。
河北某中学,因为高三违规补课,未来三年的省级评优资格全部被取消;江苏四所学校,因为假期补课,获得的荣誉称号一并取消;河南处罚力度更大,对几个提前开学的学校,不仅点名批评,学校的校长被直接免职......

从通报批评、资格取消、荣誉剥夺,到学校“摘星”乃至校长免职,可谓招招要命、拳拳到肉。
看来, 整治违规办学, 教育部这次是动真格了。
不过,正如一些网友担心的那样,此番雷霆行动,看起来多少带着些“被逼出手”的味道。
双休的规定其实早就有了,可到了下面执行的时候,就经常走样,经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不少学校把“假放”玩得飞起,花式操作也是层出不穷——
有些学校嘴上说着减负放假,学生周末作业却还是堆积成山;有些学校布置出各种线上打卡、自主学习任务,学生放假比在学校还累。
而作为“带头大哥”的河北衡水中学,更是特色鲜明,直接搞出了一套“10+2+2”连招:连续上课十天,第一个周末校内“双休”(学生不得离校,自己想),第二个周末周五下午才可离校,周日上午十点前必须返校。
果然,衡水中学,再一次遥遥领先!
有这样的“珠玉在前”,其他学校自然也就大胆创新了。
你不让不公开补课了是吧,那我就就延长晚自习;你不让学生单休是吧,我就让家长签名“自愿申请”;你不让在教室自习是吧,那我就开放图书馆,安排值班老师来给学生“答疑”......
一顿操作猛如虎,假双休是一点都拦不住啊。这行情况下监管部门再不出手,也确实说不过去了。
但相比这个,大家更在意的是:
违规者众,这样的“杀鸡儆猴”,真能吓住猴子吗?还是只能管得了一时,风头过了又老样子?
这里面涉及三个关键问题。
一、表面严打
靠处罚少数学校来警示多数的办法,在违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应试教育想法还很深的情况下,效果能有多好、能持续多久,确实要打个问号。
毕竟,从心里焦虑孩子学习、怕“输在起跑线”的家长,到背着升学率指标、不得不跟着竞争节奏走的校长,再到可能看重地方教育成绩的官员,整个链条上都存在着不愿强制双休的复杂心态。

以此衍生的阻力,是实实在在的。光靠几个举报电话和偶尔的检查,真能改变这种全貌吗?
另外,为什么最终“担责”的总是学校?地方主管部门一点干系都没有?
种种事迹,让我担心:很多动作是否压根不是为了杀鸡儆猴,而是迫于全局压力,在象征性的浅尝辄止、点到为止?
二、标准不一
这么重要的政策调整,我们到现在好像都找不到一份特别明确、公开、统一的官方文件,这就让下面执行起来困难异常,也容易 出各种乱子。
于是,我们看到了各地执行政策的松紧不一,造成了明显的不公平。东西部差异也就罢了,但往往同一个省的内部也是“冷热不均”。
比如杭州,就有家长尖锐质问:“为什么市区的高中生就必须要双休,而其他县中或者市的高中都可以单休?”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政策的执行一旦缺失了统一性和透明度,就会引发很多矛盾和质疑。面对这种情况,是统一强制执行“一刀切”,还是继续“因地制宜”,确实让人头疼。
三、经济承压
这个很好理解,校内宣布不补课了,很多需求就会立马转向校外机构,各类补习费用就随之蹭蹭上涨,让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一下子重了不少。
物理补优班800元,作文私教600元,一周教育支出轻松突破3000元,“校内减负”竟变成了“钱包增负”。
有钱的家长还可以寻求一对一辅导,钱少点的或许还能“拼多多”式补课,那没钱的家庭呢?难道只能躺平“放羊”?
双休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学生能自主发展、发掘潜能。但在巨大的应试压力这个大背景下,这个理想不仅显得“水土不服”,还让很多家庭产生了额外的经济压力。
法律条文(《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早就白纸黑字写着要保障学生的休息时间,但为何几十年过去了,学生身上的枷锁不仅没减轻,反而越来越重?
“双减”、“双休”,这些口号一直震天响,但最终效果却一直骨感得让人emo。
所以,这种“扬汤止沸”式的违规办学打击,最终成效还是不会大。
说到底,“双休”只是表面问题,大家真正要面对的是整个教育生态的“系统性”难题。 没有配套的体系改革(尤其是高考)和思想意识的重塑,想靠一次两次的“运动式”整治就“毕其功于一役”,恐怕只能是奢望。
与其这样扭扭捏捏、拖泥带水,搞得大家怨声载道,还不如痛快点——
要么,全国上下一个声音、一个步调,铁腕执行双休,谁不服就办谁;
要么,就暂时鸣金收兵,先去推进体系改革和社会意识重塑。
长远来看,教育这条大船,
光靠一两次打击的“东风”是吹不动的,得先把体系这条“航道”理顺了。
否则,风再大,船也只能在原地打转,
最终在左右摇摆中,搁浅了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信息来源均为网络,如与事实不符或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作者澄清或删除。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绿色网络世界!
敢为苍生谏真言,岂因祸福避趋之!
@关注、点赞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