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细勾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田园小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乡村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坯塑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底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磨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流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授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动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雕细琢

在太原市杏花岭区小窑头村,木屑纷飞的工作坊里,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卞春有手执刻刀,将一段百年老木的天然形态化作腾跃的锦鲤。刀尖游走间,沉睡的木头焕发新生,晋商大院的飞檐斗拱、吉祥纹样在光影中次第浮现。

近日,这位手握“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三晋技术能手”“晋阳工匠”等十余项省级荣誉的“三晋刀客”再添新誉——获评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等7个部门联合认定的第二批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他用几十载的匠心,雕琢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从祖辈手中接过刻刀的卞春有,始终相信“朽木可雕”。他坚守的随形木雕技艺,让太行山间的残根断木重获艺术生命:扭曲的陈化料崖柏化作一股鲜活的力量奋战《在太行山上》;龟裂的老树根转作乡村里盼望归家的那扇木门上的褶皱。这种“七分天成,三分雕琢”的智慧,既延续着“敬物惜材”的古老训诫,更让传统木雕跃入当代审美视野。工作室里,造型灵动的把玩件与时尚饰品相映成趣,沉淀着时光的木质肌理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火花。

一块块木头的焕新,带动着村落的一点点蜕变,也印证着传统工艺的振兴力量。指尖流淌的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致富密码。废弃的犁耙、风车经过匠心改造,化作讲述农耕文明的活态展品,吸引着络绎不绝的研学团队。曾经沉寂的山村,因木屑飘香焕发生机。

在卞春有看来,木雕不应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要成为跃动在生活中的艺术脉搏。他将晋商的诚信精神镌刻在牌匾纹样里,把民间传说再现为案头清供,让浸润木香的祝福走进千家万户。当年轻学徒在直播镜头前展示刻刀起落的韵律,当越来越多的客商惊叹于木纹中流淌的黄河文化,这门古老手艺正跨越时空,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传奇。

杏花岭的春风年复一年吹拂工作室窗棂,卞春有依然保持着每天伏案雕刻的习惯。在他身后,越来越多的村民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将山野馈赠化作致富密钥,让沉寂的木料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这或许就是非遗传承最美的模样——既守住时光沉淀的匠心,又催开乡村振兴的繁花。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