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多年以来,我国在防沙治沙、环境保护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2025年的4月,一场最强的沙尘暴却直捣华南。

追根溯源后才发现,这场沙尘暴来源于蒙古国。那么,蒙古国为何不治理环境问题?
难道我国会因为蒙古国的不作为而继续吃灰吗?
中国治沙成就
西方国家天天喊着绿色环保,但真正付出行动的却少之又少。
而只有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开始积极种植树木,一方面是植树造林,为世界环保做贡献,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应对沙尘所带来的危害。
三北防护林工程举世闻名,甚至被誉为绿色长城。
这项工程涵盖了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等13个省市区,总面积达到了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的40%多。

其目的是为了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建造防护林,抵御沙尘向南方侵袭的同时,有效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事实也证明中国开展的这项工程确实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两年前,造林保存面积就已经达到300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也增加了8%以上。
这意味着三北防护林有效降低了沙尘暴侵袭的天数和频率。
如今,我国受沙尘暴侵袭的天数已经不足10天。这在世界上也堪称史无前例。
在中国治沙史上,塞罕坝林场的事迹更是尤为著名,仅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塞罕坝人用三代人的努力将漫天的黄沙荒地,成功打造出了100多万亩的人工森林。

这才让京津地区顺利抵挡住了源自北方的风沙。这一壮举也被誉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多年的治沙经验让我国总结并创新出一套独立的治沙技术,包括节水造林技术以及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这些技术能有效解决人工造林存活率低的问题。
蒙古国为何不治沙?
然而,就在中国防沙治理工程取得突出成就的时候,2025年我国华北地区竟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这种飞来横祸对我国华北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民众的生活也带来了极大的不利。
按理说,以中国植树造林的数量来看,这种强沙尘暴天气根本不可能发生。显然这风沙是来自其他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蒙古国。

蒙古国,说它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并不为过。
蒙古国工业科技不发达,最主要的是以矿产和畜牧业为主。
加上蒙古国地处内陆高原,国家90%以上都是草原、戈壁和沙漠,植被覆盖率本就少得可怜,降雨量又逐年减少。干旱自然成了家常便饭。
土地连年干旱,蒙古国又以畜牧业为主,导致了草场退化严重。
裸露在外的土地只要遇上大风天气,就会被吹得满天飞。
更糟糕的是,蒙古国的戈壁荒漠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沙尘暴肆虐也就不足为奇了。
即便面临这么严重的气候条件,蒙古国却毫无作为,继续任由沙尘暴肆虐。其实,蒙古国之所以不作为的原因还是没钱,而种树防沙需要钱。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40多年间共花费了超2000亿元人民币。而蒙古国直到2023年全国GDP才勉强超过170亿美元。这显然和我国不是一个量级的。
不到200亿的美元让蒙古国不得不精打细算过日子,根本没有钱去搞什么植树造林。
更重要的是,蒙古国的气候条件也并不理想,年均降水量甚至不足300毫米,蒸发量却高得吓人。
如果选择在戈壁滩上种树,这些树甚至都熬不过一个夏天。连日的高温天气以及干旱天数,根本无法形成规模化的防护林。
但我国不同,尽管我国北方也干旱,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却有着丰富的地下水,树木的成活率要比蒙古国高得多。
除了钱、气候条件外,蒙古国根本没有技术。

蒙古国以畜牧业为主,科技则十分落后,种树不仅烧钱、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拥有现代化、规范化的技术也尤为重要。
选种、灌溉、防风固沙方案,这些都要经过科学规划和长期试验。
我国的防沙治沙工程足足积累了半个世纪的经验,才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种植技术。而蒙古国显然没有这个实力,也没有这个耐心更没有这个技术去种树。
在蒙古国看来,种树还不如多养牛羊来得实在。
蒙古不治沙,中国继续吃灰?
事实上,如果蒙古国继续不治沙,作为蒙古国的邻居,我国就要受到其影响。
尤其是在今年,蒙古国的沙尘竟然直接越过了南岭一路来到了广东。
这自然引起人们的担心。

为了解决这种困境,避免继续吃灰。我国自然也有应对之策,沙尘暴属于跨国界的环境问题,因此我国可以选择与蒙古国合作。
既然蒙古国没钱、没技术,我国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治沙技术,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生态修复,助力其不断增强治理沙漠的能力,建立生态安全的防护屏障。
其实,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国家,我国也确实在2023年就与蒙古国在生态领域达成了合作,并成立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
我国将三北防护林的治沙经验提供给蒙古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蒙古国内已经有500多公顷的流沙被固定。
2024年我国还承诺为蒙古国提供了50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甚至还派出了无人机造林团队,为其试种耐寒树种。

同时,我国也建立了跨境沙尘监测站,两国能实时共享数据,提前预警沙尘暴。
虽然我国在防沙治理上表现的积极而主动,为蒙古国提供了很多帮助。但蒙古国就像扶不起来的阿斗,就连抄作业都不愿意抄。
因此,导致在合作过程中官僚体系效率不高,项目推进十分缓慢。
面对蒙古国这种行为,我国还应从其他地方寻找新的突破口,毕竟从根本上来说,治沙放沙也并非中国和蒙古国两国的事。
2021年的那场沙尘暴,日韩也成为了受害者。因此,在未来也可以选择和日韩等国合作,共同防沙治沙,从而形成合力。

生态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需要各国的高度重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空间,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是每一个国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任何一个 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