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了个让很多群炸锅的消息:
和珠城CBD对望,广州最大,最为著名的城中村石牌,也要改造了。
来源,是这张图。

不少人怀疑真实性,问是不是20年前的旧闻。
珍珠都冇咁真。
我扒了一下,这张图的出处,是4月11日,广州新闻联播的相关报道。领导到银河、石牌城中村调研督导,顺带来了个大彩蛋。
但位置过于隐蔽,直到今天才发酵了起来。

不过,还是得泼一盆冷水:
石牌的确是要改造,但不是大家所希望的内~种改造。
至少现阶段的规划是这样。
石牌村占地约0.73平方公里,改造用地面积约29.5公顷,现状总建筑量约1116万,房屋接近3200栋。
但要拆的,只有1/100,大约11.1万平,涉及323栋住宅,29栋集体物业,复建区域选在东南侧。
核心思路,是在石牌中心,拆出一条"环+放射式"路,造一个“绿芯”,整体呈“井”字状。

从现状来看,这里还是大片大片的村屋。

我们从居民处了解到,现在的这版改造规划,十几年前也提过,但随后没有了下文。
现在再提,倒是给了个明确的deadline,确保今年完成旧改任务。

前述规划一旦落地,在我看来,有两个关键意味。
一、改善城中村面貌,疏解人口交通压力。
作为一座常住人口超10万人的城中村,其他城中村面临的握手楼、脏乱差、水浸街、电线乱拉、电鸡横飞、私接乱改、消防安全等问题,石牌也会面临,且有过之无不及。
这些都是改造要解决的问题。

局部改造,虽然没法根治,但也可以缓解,修路、造绿芯的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是留出消防安全生命通道。
毕竟按照现在村里的杂乱情况,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进都进不去,一烧烧一片,隐患很大。

二、全面改造,短期无望。
早在2002年,石牌的改造就已经提起了,也曾经做过入屋测绘等前期工作,但20多年过去,一直都没有明显进展。
补偿标准,改造成本,片区交通承载力都是制约因素。

据说村内一年总租金,就接近4个亿,比很多上市公司都赚钱。
要评广州最贵,最难拆的城中村,石牌敢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
大众对石牌改造的印象,也是“有生之年”系列。

如今的改造,更偏向拆整结合,而非大拆大建,难度阻力都更小。
如果全面改造行得通,不会走这条路子;走了这条路子,短期内大概率也不会全面改造。
员村类似的,估计也只搞花城大道,先易后难,先搞起来再说,权宜之计。
不过,同样是修路,员村的重点,在于融入珠金琶发展,要致富先修路,但石牌,更多是“被动”的疏解整治。

好不好,见仁见智。
但对于改造,一直以来,总有意见不同的两拨人。
支持改造的,认为这样寸土寸金的CBD地段,不应该有一道这么触目惊心的伤疤,环境差,五毒俱全。
现在的珠江新城,就是经不起细看,正面CBD,侧面城中村,极其赛博朋克。

不支持改造的,觉得城中村没什么不好,这里也走出了丁磊,走出了五条人,还有牛x的IT卖场,有专供CBD精英的无数外卖档。
更重要的是,这是广大打工者赖以生存的收容所,600块就能住一个单间,拆了要涨租,要逼得无数人搬到更远的地方居住。

互相都很难说服。
至于原住民,我们也走访了一圈,整体分为两拨人:
村里面一拨人,虽然是蛮希望拆的,前提是补偿要合理,最好是原地回迁,将来也好放租。
沿街商铺老板,觉得维持现状更好,现阶段人气旺,消费力很强,很赚钱,拆迁反而是一件比较亏本的事情。

各方意见相左,推进的过程,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
二十年前棘手的问题,放到现在也同样棘手。
三四百栋房子,要谈下来,也是要费不少功夫。
现在市场化模式不再,最终看的,还是广州的决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