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2025年4月中旬,法国多地监狱接连遭遇一连串精心策划的暴力袭击:监狱外连续纵火、工作人员车辆被焚、枪击事件突袭监区外墙,更诡异的是——几乎所有袭击现场都留下了神秘缩写“DDPF”或“DDFM”,意为“法国囚犯权利”。法国司法部长热拉尔德·达尔马宁和内政部长布鲁诺·勒塔约急赴现场,声称“绝不让步”,但无论是调查进展、幕后黑手,还是对舆论的回应,政府都显得惊慌、无力且迟疑。法国,这个曾引以为傲的“共和国秩序样板”,正站在失控的边缘。

这不仅仅是几起孤立的刑事案件,更像是一场有组织、跨区域、带有政治诉求色彩的暴力秀。从巴黎郊区的纵火案,到阿让监狱培训中心七辆警务用车被毁,再到南部土伦直接遭遇自动武器袭击——事件不再是街头火拼、毒贩斗殴的简单延续,而是直指法国司法系统的核心环节:监狱。谁在策划这场全面的“系统暴动”?他们为何以“囚犯权利”为名,却以AK-47为语?
“法国囚犯权利组织”(DDPF)并不是一个公众所熟知的合法组织,而更像是黑帮与激进主义交织下新兴的“暴力标签”。它借用“人权”“反压迫”的外壳掩饰现实中极其激进的诉求逻辑:用暴力回击国家暴力、用破坏回应司法高压、用血与火逼迫国家机器让步。从手法上看,袭击并非出于愤怒的情绪冲动,而是高度组织、分工明确、目标清晰,配合默契——这已经接近“低烈度内战”的边缘。
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也极具挑衅意味。正当法国司法与内政系统大张旗鼓宣布要严打毒品与监狱内的帮派网络之际,这波攻击接踵而至,直接打在国家威信的脸上。司法部长刚放狠话,次日就被逼站在枪击现场接受采访——这不只是一次对政府权威的挑战,而是对国家执法能力的当众羞辱。极具讽刺的是,达尔马宁在枪击现场向媒体宣称“绝不让步”,但他身后的监狱刚刚中弹。

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法国政府在社会治理上的深层崩塌。法国监狱系统早已被诟病为“犯罪孵化器”:监舍超员、系统腐败、黑帮渗透、极端化加剧。在过去几年,ISIS等极端组织成员与北非毒枭在狱中混居,形成牢内联盟;而今,暴力分子借口“囚犯人权”策动暴动,简直是在宣告:“国家早已失去了对我们这群人的控制权”。
法国警方虽试图将事件归入“刑事调查”,但国家反恐检察院已悄然介入,这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不只是有组织犯罪的问题,而是恐袭级别的国家安全挑战。在全球反恐语境下,凡是拥有明确政治诉求、协同行动、具备暴力破坏能力的地下组织,基本都可归入“非传统恐怖组织”范畴。一旦这种“囚权暴动”在巴黎、马赛、里昂等地复制升级,法国很可能将面临自“黄背心”运动以来最严峻的国内安全挑战。
这也揭示了一个更加令人警觉的趋势:西方社会内部的治理裂缝正在被极端主义乘虚而入、借壳发难。在法国,监狱暴力不再是底层犯罪者的无声抗争,而是一种借助“正义话语”合法化的系统性挑战。而政府,面对既有治安困局和道德焦虑,只能用“强硬表态”和“安全部队加派”做表面文章,无法触及真正的深层机制病灶。

这场危机的背后,是法国政治结构的长期积弊:左翼精英主义的人权放任主义与右翼治安优先的警棍主义交错博弈,最终沦为无法对症下药的两极失败。从警察罢工、青年骚乱,到移民失控、监狱暴动,法国早已陷入一个制度性治理黑洞。而今,当“囚犯权利”变成新一代暴力组织的政治遮羞布,这个共和国的法治神话,也正在燃烧的警车和枪声中彻底崩塌。
未来几周,将是法国政府的试金石。若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捣毁袭击者组织、公布背后支持链条,并出台有实质性的监狱系统改革与公共安全升级举措,这场危机只会演变成一轮又一轮的“报复性袭击”,并迅速外溢至社会其他脆弱区域。法国正在滑向一条危险的边缘,而“囚犯权利”的名义,也许只是更多暴力政治化浪潮的序曲。
火光过后,法国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愤怒的部长站在监狱门前,而是一场深度的政治清算与制度再造。否则,下一个爆炸声响起时,恐怕就不是在监狱外,而是共和国的心脏——巴黎本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