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7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在社交媒体宣布,乌克兰与美国签署了关于矿产协议的备忘录。这一举动并非孤立,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与经济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月以来,美国与乌克兰就矿产合作展开多轮谈判。早在2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白宫讨论该协议时,双方曾发生激烈争论。直至当下,这份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两国在矿产合作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备忘录内容来看,虽然协议文本仍待进一步修订,后续还需两国议会批准,但已明确了两国团队的工作框架,并重申结束协议谈判、签署正式协议的意愿。同时,双方还准备成立用于乌克兰重建的投资基金,这一基金或将与矿产资源开发紧密挂钩。据透露,美国期望通过与乌克兰的合作,确保其关键矿产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全球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乌克兰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锂、稀土、钛等,对美国的新能源、半导体和军工产业而言,战略意义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乌克兰,与美国达成矿产合作,一方面是希望借助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加速本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技术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经济合作,稳固与美国的关系,获取更多政治与军事支持。毕竟,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乌克兰急需外部力量的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一备忘录的签署也引发诸多争议。有观点认为,美国此举是利用乌克兰战后的虚弱状态,通过制度设计实现资源掠夺、地缘重构和产业控制。比如,协议若规定美国企业在乌克兰矿产开发中享有特权,可能会损害乌克兰自身的利益。此外,该协议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视为美国构建“去中国化”全球矿产供应链的重要举措,试图降低对中国稀土等关键矿产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4月24日正式协议签署日期的临近,国际社会将持续关注这份矿产协议最终落地后的走向,其不仅关乎乌克兰和美国的经济利益,更可能对全球矿产资源格局与地缘政治形势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