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台达港的夜空再次被战火撕裂。4月17日深夜至18日凌晨,美军对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拉斯伊萨港发动空袭,胡塞武装卫生部门最新数据显示,这场袭击已造成至少38人死亡、102人受伤。当美国中央司令部轻描淡写地证实"打击军事目标"时,废墟下的平民尸体与破碎的家庭,正无声控诉着这场以"反恐"为名的暴力狂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准打击还是无差别屠杀?
美军声称此次空袭针对胡塞武装的军事设施,但现场残骸中混杂着民房瓦砾与渔船碎片。拉斯伊萨港作为也门西部重要渔业中心,其码头区既有军事仓储设施,也毗邻渔民聚居区。当地居民描述,空袭发生时正值宵禁前渔船返港高峰,许多伤亡者是在码头等待亲人归来的家属。这种军事与民用设施高度混杂的现状,使得美军的"精准打击"注定沦为统计学上的残忍游戏——根据过往案例,美军在也门行动中平民误伤率高达32%,远超国际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海危机背后的霸权逻辑
美国将此次行动包装为"维护红海航行安全"的必要措施,但现实却充满讽刺。自2024年12月以来,胡塞武装对红海船只的袭击次数月均不足10次,而美军介入后,这一数字不降反升至18次。更值得玩味的是,拉斯伊萨港正是伊朗向胡塞武装输送石油的重要节点。分析人士指出,美军此次空袭实质是借"护航"之名,行"能源通道控制"之实——通过切断胡塞武装的能源补给线,强化对曼德海峡这一全球12%贸易量咽喉要道的掌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社会的选择性失明
联合国数据显示,也门已有2400万人依赖国际援助生存,拉斯伊萨港承担着该国70%的食品进口任务。空袭导致港口部分功能瘫痪后,国际粮价应声上涨3%。然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法坚持这是"合法自卫",中俄的停火呼吁则被边缘化。这种集体沉默背后,是大国利益的肮脏计算:也门平民的鲜血,正在为全球地缘博弈买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美军F/A-18战机从阿拉伯海航母起飞时,其每枚价值160万美元的导弹,相当于也门普通家庭276年的收入。这种不对等的暴力,暴露出霸权主义最赤裸的真相——在强权政治的棋局中,平民永远只是可牺牲的数字。拉斯伊萨港的38条生命,不过是也门漫长苦难史的最新注脚,而国际社会的漠视,正在为下一场悲剧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