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可悲!

昔日2000亿地产巨头中南建设,终究还是没能逃脱退市的命运,2024年4月26日被爆收盘价格为0.72元每股,这已经是该股第15个交易日面值低于1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ST中南已经提前“锁定”退市,果不其然,同年6月24日,中南建设被终止上市,要说这一消息对谁来说最难以接受,一定是中南建设的创始人——陈锦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名不见经传的包工头,到身家140亿的南通首富,坐拥市值千亿的上市公司,再到跌落谷底,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中南建设走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甘心只做打工人

1962年,陈锦石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县的常乐镇中南村,两岁那年,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从那以后,母亲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含辛茹苦将四个孩子拉扯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陈锦石的童年记忆中,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住在冬冷夏热的老房子里,连上学念书都成了奢侈,因此16岁那年,他就主动外出打工,想要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然而来到城里之后才发现,没有文凭、没有技术,想要出人头地简直比登天还难,骨子里的要强促使着陈锦石从最不赚钱的泥瓦匠开始干起,一步步从钢筋工、木工做到技术员,最后靠着经验和技术成了项目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所有人以为陈锦石会在项目经理的位置上干到退休的时候,他却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决定——辞职创业!

当时的建筑行业还不像现在这样竞争激烈,能当上项目经理,就意味着离买车买房、安稳度日不远了,可陈锦石不这么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干工地实在太累,一方面,他也从之前卖水果、卖建材的经历中摸索出了一个道理:想要致富,就得创业。

1988年,随着中国改革的春风吹遍各大省份、城市,陈锦石也不甘落后,带着28个老乡组建了一支建筑工程队,一群人凑了5000块钱挂靠在海门平山乡五大队的分包商,不辞辛劳去往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承包小工程,也因此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程队创业起步阶段可以说是十分艰难,既要想办法和其他施工队竞争,又要提升自身的技术、人脉和经验,好在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在陈锦石等人的坚持下,他们最终成立了开发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产巨头

一开始,因为这个队伍中的人大多数都来自中南村,所以陈锦石索性将施工队命名为中南施工队,彼时,他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会带着这28人跻身中国房地产企业16强,创建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

1992年,陈锦石接到了7600平米的山东东营农商办公楼这一总包项目,这也是南通三建第一次承建总包项目,公司上下一派喜气洋洋,却也并没有因此懈怠,而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直到工程竣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出意外,工程竣工后,南通三建的名声算是打响了,与此同时,陈锦石身家暴涨,而那一年,他才3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够独立运营,陈锦石费了很大功夫终于理清了产权关系,最终成立了中南建筑有限公司以及海门中南集团,趁着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他带着手下人深耕南通市场,成了当时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房地产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中南建设的名气越来越大,陈锦石的身家也水涨船高,与此同时,中南建设的员工们更是靠着企业的名气享受南通当地大型商场各种优惠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中南建设成功上市,最巅峰的时候,中南控股集团员工超过5万人,年综合产值更是达到了恐怖的500亿元,那么,中南建设都有哪些建筑项目比较出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盲目扩张导致企业走下坡路

奥运主场馆鸟巢、国际大剧院以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还有能够代表中国媒体中心的中央电视台新址,这些足以让国人惊叹的建筑项目中都有中南建设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锦石本人更是凭借140亿的身家一跃成为南通首富,还是当时江苏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地产商之一,只可2021年之后,随着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导致中南建设的业绩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显示,尽管2021年中南建设营收方面仍然在增长当中,但是净利润却出现了大规模的下滑,年度亏损达到了恐怖的33.82亿,而这,也就成了被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到2023年,根据中南建设公布的财报来看,该集团总资产为2269亿,实际负债2068亿,然而公司账面上却仅有75亿资金,其中将近一半受限,可想而知陈锦石背负的压力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中南建设在行业进入低迷时期之际,仍然在盲目的扩张,疯狂的在三四线城市拿地,哪怕是后来太盟投资的单伟健有意想救其于水火之中,最终还是因为深交所的风险警示公告而作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11万股民被套的情况,陈锦石父女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更没有把烂摊子丢在那里,而是想尽办法挽救,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们和其他资本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至于陈锦石本人,从不甘心于只做一个小小的项目经理到后来的南通首富,跺一跺脚就能让房地产行业抖三抖的房地产巨头,再到如今的负债累累,30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只因为盲目扩张,怎能不让人唏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对于陈锦石和中南建设来说,如何逃出生死危机才是头等大事,或许只有拿出和王健林一样壮士断腕的勇气才能够化解危机,你们说呢?